林昊缓缓起身,向在场众人拱手施礼,语气谦逊却透着自信:各位渠帅。论资历,各位都是太平道的元老,晚辈资历尚浅,若有言语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他轻轻摆手,门外侍从便捧着一本本连夜整理好的册子鱼贯而入,分发给在座众人。诸位请看,这是晚辈在颍川这段时间的一些尝试和心得,里面记录了详细的方案与思路。虽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诸位可依据实际稍作调整。
这些渠帅虽不及林昊的远见卓识,但身边也不乏谋士能人。当他们翻开册子,立刻被其中超前的理念深深吸引,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林昊继续讲解道:正如方才所言,中原各州情况各异。譬如程渠帅所在的幽州,他转向程远志,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异族时常犯境,故而当地驻军较中原各地更为雄厚。与其在郡城内与官兵周旋,不如将目光转向乡野村落。
(幽州,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一带,北靠燕山天险,东临渤海,西南有太行山脉,只有南部较为开阔,可以通向中原腹地,是东汉时期北方一处重要的地区。)
程远志闻言,顿时皱起眉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林上使这话说得轻巧!我在涿郡经营多年,好不容易才站稳脚跟,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他冷哼一声,你们在颍川过得舒坦,就以为天下事都这么简单?
林昊不慌不忙,直视程远志:程渠帅误会了。晚辈并非要让您放弃基业,而是建议转变思路。请问程渠帅,近年来您在涿郡可曾顺利扩展势力?是否感到处处受制于官府?
程远志脸色一沉,语气愈发尖锐:你这是在看我的笑话?幽州情况特殊,岂是你们中原可比!
正因情况特殊,才要另辟蹊径。林昊毫不退让,程渠帅可曾算过,为了守住涿郡那块地盘,这些年折损了多少弟兄?若将这些人力物力投入到乡野发展,今日又当是何等光景?
程远志猛地站起,怒道:黄口小儿!你才来太平道几天,就敢指手画脚?我在幽州浴血奋战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厅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波才想要打圆场,却被张角用眼神制止。
林昊依然镇定自若:程渠帅劳苦功高,晚辈自然不敢质疑。但正因为敬重您的付出,才不忍见您继续被困在涿郡这一隅之地。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幽州一带:您看,幽州边境村落散布,官府无力庇护,百姓饱受异族侵扰。若太平道能在这些地方组织乡勇自卫,既能赢得民心,又能壮大实力。待时机成熟,何愁不能卷土重来?
程远志沉默片刻,语气稍缓:说得容易!那些穷乡僻壤,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如何发展?
正因贫穷,才更渴望改变。林昊见对方态度软化,趁热打铁道:我们可以先帮助村民自卫,教授农耕技术,逐步获得他们的信任。待根基稳固,自然会有粮有钱。这难道不比在涿郡与官兵硬碰硬来得划算?
程远志重重坐回座位,陷入沉思。其他渠帅也都若有所悟,显然这番话也说中了他们的心事。
张角此时终于开口:远志啊,林上使这番话,你可要好好思量。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程远志长叹一声,向林昊拱手道:方才失礼了。林上使这番话,确实发人深省。
林昊连忙还礼:程渠帅言重了。晚辈年轻气盛,言语间多有冒犯,还请您见谅。
卜己此时插话道:“那我东郡的难处可有解决之法?”
(东郡隶属兖州,位于河南省的濮阳,滑县一带,现如今可是国内的第一产粮大县,在东汉这个时代也是重要的产粮地。)
林昊略作思索,缓缓开口:卜己渠帅的善心令人敬佩。东郡地处中原腹地,沃野千里,本是产粮重地,如今却让百姓流离失所,确实令人痛心。
他话锋一转:不过,施粥济民虽好,却非长久之计。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初至颍川时,也曾随马师兄施粥赈济,虽能解一时之急,但终究杯水车薪。
卜己急切地问道:那不知林上使可有何良策?
林昊成竹在胸:在下有一计,或可解东郡之困。我们可以兴修水利,以工代赈为名,组织流民开挖沟渠,整修水利。此举有三利:
他屈指细数:其一,以工代赈,让流民通过劳动获得粮食,既保全尊严,又能真正改善民生;其二,兴修水利利于农耕,来年收成好转,自然减少流民;其三,此举名正言顺,官府非但不会阻拦,反而可能予以支持。
卜己眼前一亮,但又顾虑道:此法虽好,但若官府过问起来...
这正是妙处所在。林昊微微一笑,我们可以联络当地乡绅富户,陈明利害。水利修成,他们的田地同样受益。若有乡绅出面主持,官府更不会阻拦。届时太平道弟子可以工匠、账房等身份参与其中,暗中吸纳信徒。
他继续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以借此培养一批懂得水利工程的弟子。待工程完毕,这些人可以继续为乡民服务,从而长期获得百姓拥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