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点子好!”林薇拍手道,“很有象征意义,而且容易做出视觉冲击力!”
赵致远也点头表示赞同:“信报箱作为沟通媒介的衰落本身,就隐喻着传统社区邻里关系的变迁,理论上有很强的阐释空间。”
孙婷已经开始在速写本上画起了信报箱的各种变形设计:“可以做得很怀旧,也可以加入现代元素,形成反差!”
方向似乎逐渐清晰起来。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围绕着“以老式信报箱为符号,探讨社区记忆与变迁”这个核心主题,进一步细化。讨论了可能具体研究的街区(最终选定了一个离学校不远、正在进行微改造的老居民区),确定了需要进行的田野调查内容(拍照、可能的简单访谈、收集老照片等),也初步设想了最终报告的结构和视觉呈现的大致形式(可能包含摄影作品、分析文字、以及基于信报箱意象创作的一系列艺术设计方案或模型)。
讨论中难免有分歧,比如关于艺术介入的尺度是应该更怀旧保守还是更大胆批判,但在艾雅琳温和的引导和赵致远理性的分析下,大家最终都能达成共识。咖啡馆里,他们这一桌的低语声、偶尔爆发出的笑声、以及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键盘敲击声,融入了背景音乐和咖啡机的嗡鸣中,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思维交响乐。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飞逝,桌上的咖啡杯续了又续。当夕阳的金色光芒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斜斜地洒在木桌上时,他们终于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初步方案框架,并初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分工:赵致远负责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孙婷负责视觉资料搜集和初步的排版设计;林薇负责沟通联络和田野调查的组织;而艾雅琳,则主要负责艺术介入方案的核心创意和视觉呈现部分的设计。
“太棒了!”林薇伸了个懒腰,脸上带着满足的红晕,“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好多!”
“嗯,比我们上次下课时的混乱状态进步巨大。”赵致远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整理着他那变得更加丰富的活页夹。
孙婷看着速写本上满满的草图,兴奋地说:“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开始设计了!”
艾雅琳看着三位队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和信心。虽然这只是开始,未来的合作中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这次卓有成效的讨论让她看到,这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力、也愿意沟通的团队。
他们一起走出咖啡馆,傍晚的凉意袭来,但讨论带来的热情还未散去。四人站在街角,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才各自道别,走向不同的方向。
艾雅琳骑着车,迎着晚风,感觉心情格外舒畅。这次小组讨论的成功,不仅解决了课题方向的难题,更让她体验到集体智慧碰撞出的火花。个人创作是向内探索的深度,而团队合作则是向外连接的广度,两者相辅相成,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回到家中,她先喂了团团,然后没有立刻投入个人创作,而是将下午讨论的要点和分工仔细地整理成电子文档,发到了刚建好的小组群里。她知道,清晰的规划和及时的跟进是团队项目成功的关键。
做完这一切,她才放松下来,为自己准备了简单的晚餐。夜晚,她坐在书桌前,脑海中不再仅仅萦绕着画布上的色彩和线条,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信报箱”这个意象,用最恰当、最有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这个周三,没有沉浸在个人的画室,而是在咖啡馆的拿铁香气中,与同伴们奏响了一曲思维的共振。她感到一种新的能量被注入,对即将展开的团队课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挑战依然存在,但前路已然点亮。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她的城市画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