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第一个提示【这位皇帝的一生战功赫赫】,顺治时空的少年天子福临,刚刚平复下去的心情又激荡起来。
“战功赫赫?”他擦去眼角的泪痕,挺直了尚且单薄的脊梁,眼神中透出一股狠厉,“若朕真能活到七十二岁,在位六十五载,岂能无功?那南明余孽、闯贼残部、西陲蒙古……朕定要一一扫平!朕要立下比太祖、太宗更辉煌的武功!”
这一刻,他对那“战功赫赫”的提示,竟生出几分契合的期待。但随即,想到这“赫赫战功”可能对应的,是自己死后陵寝不保的结局,那点期待瞬间化为刺骨的冰寒,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
康熙时空,玄烨听到“战功赫赫”四个字,下意识地便微微颔首。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驱逐沙俄于雅克萨……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桩不是奠定大清版图的赫赫战功?他自信当得起这个评价。
然而,这份自负仅仅维持了一瞬,便被巨大的不安所取代。“朕之陵寝……景陵……”他不敢想象,若自己身后长眠之地遭人践踏,将是何等的屈辱!他锐利的目光再次扫过下面的儿子们,心中疑窦丛生:“莫非是后世子孙不肖,朝纲败坏,致使朕蒙受此等奇耻大辱?” 对身后名的担忧,甚至暂时压过了对寿命削减的恐惧。
--
乾隆时空,太上皇乾隆在听到提示时,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想到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平定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虽然他心知肚明其中有些水分,但官方记载和自我的标榜早已让他深信不疑。
“战功赫赫?哼,除了圣祖仁皇帝,还有谁能与朕相比?”他捻着朝珠,脸上露出一丝矜傲。
但这份矜傲很快僵住了。他的裕陵,修建得富丽堂皇,陪葬珍宝无数……若是被……他简直不敢想那画面!而且提示中提到“舆论批评”,这让他尤为恼怒:“朕文治武功,千古一帝,后世竖子安敢妄加评议?!”
--
与乾隆同在一个殿上的嘉庆皇帝颙琰此刻心中憋闷不已。他刚刚登基,大权却在太上皇手中,自己尚未有显赫军功,但正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抱负。“战功赫赫?朕将来未必就不能!” 他暗暗发誓,定要超越父皇。可这提示,仿佛在嘲笑他的现状,更让他担心自己未来的陵寝是否安稳。
而道光时空的旻宁,在听到“战功赫赫”时,脑中立刻浮现出自己指挥平定张格尔之役的场景。这场战役维护了西域的安定,巩固了边疆,在他心中自然是值得称道的武功。他甚至想起了通过西洋传教士和少数敢于闯荡的商人带来的只言片语——遥远的英国伦敦的报纸、沙俄莫斯科的评论,似乎曾将他称为“东方的拿破仑”!
“拿破仑……”道光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
他虽然深处宫禁,但对于西洋之事并非一无所知。他知道拿破仑是泰西一位极会用兵的枭雄,虽然最终兵败,但其军事才能连敌手都不得不承认。能被外人拿来与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
道光内心不免有几分隐秘的自得,尽管他清楚地知道,在大清国内,绝大多数臣民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本不知道拿破仑是何许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些外界的评价。
“朕非愚昧之君,不过是行愚民之策,以求江山稳固。” 道光在心中为自己辩解,同时也升起一股傲然,“朕之武功,或不及列祖列宗开疆拓土那般显赫,但平定张格尔,维护一统,亦堪称‘赫赫’了吧?这‘东方拿破仑’之称,未必是虚言。”
然而,这份隐秘的自得和傲然,仅仅维持了极短的时间,便被第二个念头带来的刺骨寒意彻底淹没——难道……难道就是因为朕……或者朕的某项决策,才致使身后陵寝蒙受挖掘之辱?那“舆论批评”又是为何?
他不敢再深想下去,只能死死盯着天幕,期盼着下一个提示能将自己排除出去,将这可怕的命运引向别处。
天幕抛出了第二个提示:
【提示二:这位皇帝传说他的生母是汉人。】
此提示一出,几个时空的皇帝心情瞬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顺治皇帝长长舒了一口气,甚至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珠帘后的孝庄太后。他的母后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正宗的黄金家族后裔,与“汉人”二字毫不沾边。“看来不是朕了。”他低声对母后说道,语气中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孝庄也微微点头,紧绷的心弦稍松。
然而,康熙皇帝端在手中的酒杯却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酒液险些洒出。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出身汉军正蓝旗!虽然后来被抬入满洲镶黄旗,但血缘上确是汉人无疑!难道……他不敢想下去,只觉得那杯中的御酒变得苦涩难咽。
乾隆皇帝则彻底放松下来,甚至嘴角露出一丝不屑。他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乃是满洲镶黄旗的贵女,世家大族,血统尊贵。“汉人?与朕何干?”他完全忽略了“传说”二字可能蕴含的玄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