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儿……”
舜仁宗李晟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他死死地盯着李景,眼中发出亮光。
“你……你那‘不费一兵一卒’的奇策,莫非就应在吴千仁身上?!”
此言一出,如平地惊雷!
满朝文武瞬间恍然大悟,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李景的眼神,已经彻底化为了敬佩。
原来如此!
晋王殿下的奇策,并非什么虚无缥缈的神仙之术,而是建立在边关情报之上!
李景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不骄不躁,对着龙椅深深一揖。
“诸位请看。”
他伸出手指,点在了舆图上的山海关与宁远卫的位置。
“之前羽林卫来报,刘莽与后津铁骑能够轻易破关,乃是因城中有内应。“
”沿途塘报所述,吴千仁死后,他麾下的数万边军,多数被刘莽收编或裹挟,成为叛军的主力之一。”
李景顿了顿,语气变得锐利起来:“这支军队,看似增强了刘莽的实力,实则,亦是他最大的破绽所在!”
魏将军目光一凝,沉声问道:“还请晋王殿下示下。”
“之前分析了几份塘报,我就怀疑吴千仁的死有蹊跷,而刚才天幕言道,常青山的秘密,足以颠覆宁远总兵吴千仁“忠烈殉国”的形象。“
李景不紧不慢地分析道。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吴千仁的死,绝非其表现出的那般忠勇,他很可能就是那个内应,与刘莽早有勾结,只是在最后关头,因其他变故,而被刘莽灭口!”
“而常青山,作为其父亲冤案的亲历者,必然掌握着吴千仁与刘莽暗中勾结的关键证据,这,就是他的‘秘密’!”
这番推理,大胆而又合理,听得满朝文武心神剧震。
李景继续说道:“一旦我们将常青山找到,适时将这秘密公之于众,那些被迫降敌的宁远旧部,会作何感想?”
“他们会发现,自己效忠的将军是个国贼,自己如今追随的刘莽,是杀害主帅的凶手,届时,其内部必将军心动摇,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哗变,反戈一击!”
“如此一来,便不费我大舜一兵一卒,可令莽贼后院起火,腹背受敌!”
话音落下,御和殿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李景这番战略构想给彻底镇住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计谋,这是“势”,是阳谋,是直指人心的攻心之战!
“好……好计策!好一个釜底抽薪!”
魏将军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对着李景,恭恭敬敬地抱拳行了一个军礼:“晋王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臣……拜服!”
文官们亦是心神激荡,看向李景的目光,再无一丝一毫的轻视。
“好,好啊!”
龙椅之上,仁宗连道两声好,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扶着龙椅扶手,再次站了起来,指着李景,对满朝文武,更是对天下宣告。
“有晋王在,何愁国贼不灭?何愁大舜不兴?!此乃上天赐予我李氏的麒麟圣孙,是我大舜的中兴之主啊!”
这一刻,再无人质疑。
“陛下谬赞,此计虽好,却需一人亲赴北境,寻到常青山,并助他脱困,方能实施。”李景躬身道。
“此行不仅要躲过刘莽遍布北地的眼线,更要能在乱军之中,取得数万骄兵悍将的信任。”
话音未落,太子李康便一步踏出,朗声道:“父皇,儿臣愿往!”
魏将军也立刻请命:“陛下,老臣愿为前驱,率一旅精兵,护送殿下北上!”
然而,李景却摇了摇头。
他看向太子,眼神诚恳:“叔父乃国之储君,万不可轻动。”他又看向魏将军,“魏帅需坐镇京畿,统筹全局,亦不可轻离。”
舜仁宗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景,已然猜到了他的心思:“那依景儿之见,何人可往?”
李景深吸一口气,眼眸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火焰,他一字一顿地道:
“陛下,孙臣愿亲往北境,为大舜……觅此良将!”
满殿皆惊!
“不可!万万不可!”
太傅张敬居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晋王殿下您乃天命所归,是未来的中兴之主,身系整个江山的安危,岂能亲身犯险?!”
“是啊殿下!北境如今已是龙潭虎穴,莽贼对您恨之入骨,此去无异羊入虎口啊!”
群臣纷纷劝阻,言辞恳切,他们刚刚才找到主心骨,如何肯让他去冒这天大的风险?
舜仁宗的心也猛地揪了起来。
他既希望李景能去,因为他知道,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比李景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可他又怕李景去,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百年之后,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李景却笑了。
是充满强大自信的笑容。
“诸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他环视众人,平静地说道。
“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我若安于京城,刘莽反而会用尽一切手段对付我,甚至派遣刺客,但我若主动出击,深入腹地,反而能跳出包围圈,让他摸不清我的虚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