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知道。”吴三桂语气凝重,“收编这些队伍时,只想着扩充兵力,却忽视了军纪整顿与思想教化。这些士兵大多是贫苦出身,跟着义军或地方武装混饭吃,早已养成了劫掠扰民的恶习。如今归入我军麾下,若不严加约束,迟早会酿成更大的灾祸。”
楚嫣然说道:“这些队伍的将领也难辞其咎。他们大多拥兵自重,对部下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包庇,只为笼络人心、保住自己的势力。”
吴三桂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军纪涣散,根源在将领;将领失职,责任在孤。此事不仅要严惩违纪士兵,还要追究其将领的责任。孤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我吴军之中,无论出身何种,无论官职高低,只要触犯军法、祸害百姓,就必须付出代价!”
他走到帐中,目光坚定地看着沈落雁与楚嫣然:“沈军师,你即刻起草一份军纪整顿令,明确军法细则,强调‘军民一体、秋毫无犯’的原则;楚嫣然,你负责安抚百姓,查清受损情况,登记造册,由军需处拨款赔偿;孤则亲自前往各收编军营,查看情况,稳定军心。”
“王上,万万不可!”沈落雁连忙劝阻,“如今各收编军营人心浮动,王上亲自前往,恐有危险。不如派得力将领前往传达命令,整顿军纪。”
吴三桂摆了摆手,语气坚决:“孤必须去。身为君王,若不能直面问题,不能与士兵、百姓共进退,如何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此次军纪风波,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孤要借此次事件,彻底整顿收编队伍,肃清军纪,凝聚民心,为后续北伐南征奠定坚实基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百姓是水,军队是舟,君王是舵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孤穿越而来,逆天改命,不是为了重蹈历史覆辙,而是要建立一个真正国泰民安的盛世。若连自己的军队都管不好,连百姓都保护不了,何谈一统天下?”
沈落雁与楚嫣然见吴三桂态度坚决,深知他心意已决,不再劝阻。两人齐声应道:“臣等遵令,定当协助王上,平息乱象,稳固中原!”
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卫再次禀报:“启禀王上,朱仙镇百姓聚集了数千人,正朝着开封城而来,要求王上亲自出面,严惩肇事士兵,还他们一个公道!”
吴三桂闻言,眼神愈发坚定:“来得好!孤正想与百姓当面说清楚。传孤命令,大开开封城门,孤亲自到城门迎接百姓,倾听他们的诉求!”
沈落雁心中一紧:“王上,百姓情绪激动,恐有不测,还请多带亲卫随行。”
“不必。”吴三桂摇了摇头,“若带重兵,反而会让百姓心生畏惧。孤只带穆青岚与少量亲卫即可。真心换真心,孤相信百姓会理解孤的诚意。”
说罢,吴三桂整理了一下衣袍,大步走出中军帐。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未能驱散他心头的沉重。他知道,这场军纪风波,不仅是对他军队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穿越者帝王的考验。能否妥善处置,关乎中原的稳定,关乎他霸业的根基,容不得半点差错。
开封城外,数千名百姓手持标语,高呼着“严惩兵痞”“还我公道”的口号,朝着城门方向走来。人群中,有受伤百姓的亲属,有被劫掠的商户,还有许多心怀不满的普通民众。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期待,期待着这位传闻中“救民于水火”的吴王,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城门缓缓打开,吴三桂身着便服,在穆青岚的陪同下,独自一人走出城门,站在百姓面前。喧嚣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抬手对着百姓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诚恳:“开封父老乡亲们,孤知道你们受了委屈,孤向你们赔罪了!”
他弯腰鞠躬,姿态谦卑。这一举动,让原本情绪激动的百姓们顿时愣住了,愤怒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些许。
“朱仙镇士兵劫掠扰民、殴打百姓之事,孤已经知晓。”吴三桂直起身,目光扫过人群,“这些士兵违背军纪,祸害百姓,罪不可赦!孤向大家保证,定会彻查此事,严惩肇事凶手及其包庇者,绝不姑息!所有受损百姓,孤会下令全额赔偿,受伤百姓由太医院医官亲自诊治,费用全免!”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开封城外的上空:“孤起兵以来,始终以‘保民安邦’为己任。军队是百姓的守护者,不是祸害百姓的豺狼!此次事件,是孤管教不严,孤有责任!从今往后,孤会严格整顿军纪,制定铁律,若再有士兵违纪扰民,无论身份高低,一律军法处置,格杀勿论!”
百姓们沉默着,看着眼前这位躬身赔罪、言辞恳切的吴王,眼神中渐渐流露出动容之色。一名受伤老者的儿子走出人群,对着吴三桂拱手道:“王上若真能说到做到,严惩兵痞,整顿军纪,我等百姓便心服口服,愿意追随王上,共抗清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吴三桂称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