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第三天,屯田区的百姓抬着一块红绸匾额来了。
匾额上绣着四个鎏金大字:“仁义铁军”。
为首的是王胖子,他攥着李昊的手,手在抖:“公子!我们的麦苗没事!清军烧了三十亩,可兄弟们帮我们抢回来了!还抓了几个放火的清军,已经审了,说是镶蓝旗的探子!”
李昊看着匾额,却没有接。他转身望着营外的麦田,雪已经化了,麦苗的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得扎眼。
“谢的不是我们。”他说,“是你们自己。”
百姓们愣了。
“是你们种的麦子,让这支军队有了魂。”李昊指着下方的士兵——有的在帮百姓修房子,有的在挑水,有的在教孩子认字,“是你们把最后一口粮送进伙房,把受伤的士兵抬回营房,把自家的孩子送去当斥候。这支军队不是我的,是你们的。你们的家,就是他们的命。”
人群里传来抽泣声。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把一碗热粥塞进李昊手里:“公子,你们是好人。”
李昊接过粥,喝了一口,暖意在胃里散开。他望着远处的太行山,雪线还没退,但阳光已经穿透云层,照在麦苗上。
当晚,顾炎武来看李昊。他翻着战报,手指停在“无一阵亡”那四个字上,抬头问:“公子,你觉得这场仗赢在哪里?”
“赢在各营的配合。”李昊说,“斥候诱敌,工兵断后,步兵收阵——像一台机器,每个零件都在该在的位置。”
“不止。”顾炎武指着窗外的营火,“赢在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之前的训练是‘塑形’,这场仗是‘铸魂’。你看赵三,之前的逃兵,现在敢冲在最前面;林小七,之前的猎户,现在懂了‘守家’比‘复仇’更重要。这就是‘仁义卫’的魂——不是为了皇帝,不是为了军饷,是为了身后的百姓,为了能活着的尊严。”
李昊望着营火里的士兵,他们的脸被映得通红,有的在擦刀,有的在补衣服,有的在聊天。其中一个士兵抱着一个百姓的孩子,孩子在笑,他也笑。
“我知道。”他说,“他们已经不是散兵游勇了。他们是铁军。”
顾炎武笑了,提笔在战报上写了八个字:“战火淬炼,铁军初啼”。
喜欢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