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叹了口气:去年旱灾,今年又是蝗灾。官府的税赋却一点没减,地主的租子还年年涨。能跑的都跑了,留下的,也就这样苟活着……
赵刚的心里,涌起一阵怒火。他想起李昊说的话:看看这些虚胖的权贵,到底还剩多少血性。
原来,所谓的大明中兴,不过是一座建立在百姓尸骨上的空中楼阁。
傍晚时分,使团来到了黄河边上。
浑浊的河水滚滚东流,岸边堆满了枯黄的芦苇。更让人心惊的,是河岸上那些蜷缩的身影。
几十个流民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有的在啃树皮,有的在挖草根,更多的是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味道,混杂着黄河水的腥气。
大人,那边……斥候的声音有些发抖,指向不远处的一具尸体。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浑身浮肿,眼睛睁得大大的,显然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正啃着父亲僵硬的手指,眼神里满是无助和恐惧。
赵刚的胃里一阵翻腾。他见过战场的血腥,见过刀剑的残酷,却没见过这样让人心碎的绝望。
他们为什么不走?年轻斥候问道,往南走,总能找到吃的吧?
往南?旁边的一个老流民苦笑,往南是凤阳,清军就在那里。往北是太行,官府不让过。我们这些流民,就像是被夹在中间的老鼠,无处可逃。
赵刚蹲下身,看着那个啃着父亲手指的孩子,心中涌起一阵刺痛。他想起了靖南营的那些新兵,想起了李昊说要守土有责的誓言。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权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谈什么?
夜幕降临,使团在一处废弃的驿站过夜。
赵刚坐在篝火旁,反复翻看着怀里的乌木匣。玻璃镜、西洋钟、苏绣,这些东西在南明权贵眼里或许是珍宝,但在他看来,却像是一面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荒诞和虚伪。
李昊为什么要让他带这些东西去南京?真的是为了讨好马士英吗?
赵刚越来越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李昊的每一步棋,都下得深不可测。他送这些洋玩意儿,或许是想让南明的权贵们沉迷于这些虚华之物,从而放松对真正危机的警惕。
更可怕的是,赵刚望着跳动的火焰,喃喃自语,他们可能根本不在乎这些危机。盐商们在乎的是利润,官员们在乎的是权力,谁在乎那些流民的死活?
他想起李昊说过的话:你要学的,是看。看这大明的皮里,究竟裹着多少脓血。
现在,他看清楚了。这大明的皮,已经烂到了骨头里。
第二天一早,使团继续南下。
赵刚的心情,比来时更加沉重。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金陵城,会是怎样的一个景象。他只知道,这一路上看到的种种,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南明的朝廷,真的值得他们效忠吗?
李昊要的守土有责,真的能实现吗?
这些问题,像乌云一样笼罩在赵刚的心头。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刀,目光坚定地望着南方。
无论如何,他都要完成李昊的嘱托。不仅是为了靖南营的未来,更是为了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
他要亲眼看看,这座即将到达的金陵城,到底有多么腐朽,多么虚伪。
他要亲耳听听,那些权贵的歌声,到底有多么刺耳,多么令人作呕。
因为他知道,只有看清了这一切,才能真正理解李昊的用心,才能在这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赵刚的南下之路,成为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从最初的任务执行者,逐渐变成了一个有独立思考的观察者。
太行山的宁静、华北平原的凋敝、黄河边的绝望,三层递进的景象,展现了南明统治下的民生疾苦。
喜欢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