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这个执掌国家财政数百年的庞大机构,在景泰银号面前,几乎被架空,沦为了一个单纯的记账衙门。
无数言官的弹劾奏折,雪片般飞入紫禁城,痛斥此举“与民争利”、“动摇国本”、“祖宗之法荡然无存”。
但这一次,朱祁钰连朝会都懒得开。
他只是让兴安,将江南抄没家产的总清单,以及景泰银号成立后,第一批大型基建项目的预算案,原封不动地贴在了午门之外。
堆积如山的金山银海,与那一笔笔利国利民的庞大开支,形成了最鲜明、最直接、也最震撼人心的对比。
事实,胜于一切雄辩。
在绝对的实力和看得见的利益面前,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手握巨额资金的朱祁钰,如同一个得到了无穷法力的神明,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改造这个国家。
圣旨如雪片般飞出紫禁城。
第一道旨意,飞向漕运总督衙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即刻起,疏浚大运河。沿途所需民夫,官府一体招募,日结工钱,食宿全包。所需钱粮,由景泰银号全额拨付,不得拖欠一日!”
沉睡了数十年的大运河,再次喧腾起来。数十万民夫在官府的组织下,投入到这场浩大的工程之中。
他们不再是过去被强征的徭役,而是能拿到足额工钱的工人。劳动的号子声,第一次,充满了希望。
第二道旨意,飞向工部。
“诏曰:以西山皇家工坊之水泥新法,修建自京师至南京之千里官道。路宽八丈,足以并行八马。朕要让北方的铁骑,十日之内,可饮马长江!”
一种由石灰、黏土和铁粉混合烧制而成的神奇材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出西山。在工匠的指导下,一条灰白色的巨龙,开始从京师的脚下,向着江南的富庶之地,蜿蜒而去。
第三道旨意,飞向河南、山东两省巡抚衙门。
“诏曰:兴修黄河、淮河水利,加固堤坝,开挖泄洪新渠。朕要让这两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在百年之内,再无水患之忧!”
数百万两白银,如同流水一般,被投入到这项功在千秋的工程之中。
无数因水患而流离失所的灾民,被吸纳进工程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子孙后代,修建着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一项项在过去看来,足以拖垮任何一个王朝的浩大工程,在充裕的资本面前,被同时启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这些工程,如同一台巨大的引擎,疯狂地吸收着社会上的劳动力,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流民问题。
整个北方的社会秩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稳定了下来。
而风暴的中心,江南,在经历了那场血腥清洗的短暂阵痛之后,也在这场由新政和资本双重驱动的变革中,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
景泰银号的第一家分号,就开在了苏州最繁华的街市。
当地的商人、工坊主们,在经历了最初的观望与怀疑之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一名丝绸作坊的坊主,因为资金周转不灵,濒临破产。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将自己的作坊和几亩桑田作为抵押,从景泰银号贷出了一千两白银的低息贷款。
这笔钱,救活了他的作坊。
三个月后,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将作坊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利润翻了三番。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整个江南商界,激起了千层巨浪。
无数像他一样,有技术、有产品,却苦于没有资本的中小商人,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借钱可以不用被那些吸血的钱庄盘剥,原来,朝廷的钱,也可以为他们所用!
资本的注入,如同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了江南这片商业的沃土。
新的丝绸作坊、瓷器工坊、炼铁高炉,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江南的各个角落拔地而起。
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大运河上,满载着货物的商船,日夜不息。
新修的官道上,马车川流不息,将江南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商业帝国,正在朱祁钰的手中,慢慢成型。
喜欢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