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咋了?没报上?” 李大勇走过来,看到他的样子,就知道结果了,“是不是因为年龄?”王卫国点点头,声音有点沙哑:“干部说不够 18 岁,不让去。俺跟他说俺的功劳,说俺的本事,他还是不同意。”“别急,俺跟你一起去找干部说说!” 李大勇拉着他,就要往征兵棚里走,“俺跟干部说,你在兵工厂帮着修过机床,还教俺们练过体能,是个有本事的人,部队需要你这样的!”
王卫国却停下了脚步。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征兵棚里的干部正在处理一堆登记表,眉头紧锁,显然是压力很大 —— 报名的人太多,名额有限,只能严格按规定来。他知道,就算李大勇去说,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让干部为难。“算了,俺们先回去吧,明天再想想办法。”
两人走出征兵点,冷雨还在下,前门大街上的人很少,只有报童还在冒雨叫卖:“号外!号外!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联合国军’逼近鸭绿江畔!”
王卫国接过一份号外,红色的标题格外刺眼:“志愿军第 40 军、42 军已抵达朝鲜前线,准备迎击美军!” 他的手指捏着号外,纸页被雨水泡得发皱,心里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 —— 养父明天就要去东北集结,很快也要跨过鸭绿江,而他却只能留在北平,什么都做不了。
“俺不信就没办法!” 李大勇看着他的样子,也急了,“俺晚上去找周厂长,让他给你开个证明,就说你是兵工厂的技术骨干,部队需要你去修武器!说不定干部能通融!”“俺也去!” 王卫国眼睛一亮,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周厂长在兵工厂加班,正在清点武器零件,显然也是在为前线做准备,“周厂长知道俺的本事,说不定真能帮俺!”
两人冒着雨往兵工厂走,路上遇到不少往家赶的工人,有的看到他们手里的号外,还停下来问:“同志,前线咋样了?俺们啥时候能去?”“快了!咱们工人也能去前线修武器,保家卫国!” 李大勇大声回答,声音里带着劲,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到了兵工厂,周厂长果然还在车间,正和几个工程师围着机床,讨论怎么改进步枪的防卡壳装置。看到王卫国和李大勇,赶紧问:“你们咋来了?这么大的雨,有事吗?”
“周厂长,俺想请您帮个忙!” 王卫国赶紧说,把报名被拒的事说了一遍,“俺想让您给俺开个证明,说俺是兵工厂的技术骨干,能去前线修武器、造零件,部队需要俺!”
周厂长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卫国,不是俺不帮你,是部队的规定摆在那儿。你是有本事,能修机床、改零件,可年龄不够,就算开了证明,干部也不一定认。再说,北平也需要你 —— 兵工厂以后要给前线造更多武器,你留在这儿,能帮俺们改进设备,提高效率,这也是在为前线出力,不比去朝鲜差。”
“可俺想跟俺爹一起去,想在前线亲手保护他!” 王卫国的声音有点哽咽,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养父明天就要收拾行装,就要离开北平,心里的不舍和焦急混在一起,让他鼻子发酸。
周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下来:“俺知道你担心你爹,可你爹是老战士,有经验,能照顾好自己。你留在北平,把兵工厂的事做好,把你的医术用好,治好街坊们的病,就是在帮你爹,帮前线的战士们。等你满了年龄,再去参军,到时候俺肯定支持你!”
王卫国看着周厂长的眼睛,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却还是不甘心。他想起昨天夜里养父给他讲《玄真子兵要》时的样子,想起养父把道观瓦片交给她时的郑重,想起自己在晋察冀发誓 “要护着太平” 的决心 —— 这些都不是留在北平就能实现的,他要去前线,要去朝鲜,要亲手把美军赶回去。
从兵工厂出来时,天已经擦黑了,雨也小了些。王卫国和李大勇分开,一个人往四合院走。胡同里的灯已经亮了,有的人家在院里熬粥,飘出淡淡的米香;有的人家在听广播,里面还在播放征兵动员令;还有的人家在缝棉衣,显然是在给即将出征的亲人准备行装。
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李大妈坐在院里,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养父缝棉衣,眼角红红的,显然是知道养父明天要走;张大爷拄着拐杖,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一双新纳的布鞋,是给养父的,鞋底密密麻麻的针脚,一看就是连夜赶做的;小芳躲在门后,手里攥着纸折的小红旗,显然是舍不得养父走。
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王卫国心上,让他更觉得自己该去朝鲜 —— 不仅是为了养父,是为了这些街坊,为了所有想过安稳日子的人。他不能让美军把战火烧到北平,不能让刚过几天太平日子的街坊们再遭罪。
回到四合院,王破军正在西厢房整理行装,把《玄真子兵要》卷好,用蓝布条缠在腰间,桃木剑别在背后,还有那袋柏叶,也小心地放进背包里。看到王卫国回来,赶紧问:“报上名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奋斗在激情岁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