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雄低头沉吟:“你是说主公去上游山口绝贼退路?既如此,何不从上游渡河,自东而来,我等三面合围,一举歼之?”
“非也!主公非仅断退路那般简单。其是欲先伏击山越援军,再回师杀返,使山越无一人漏网。”
叶雄闻其分析,深以为然:“啊?我等莫非皆为主公所欺?”
魏延苦笑:“伯伟兄,恐众人皆被瞒矣。”
“可主公骗山越便罢,为何要欺我等?” 叶雄惑问。
魏延摇头:“主公此乃‘欲欺敌,先欺己’。恐治下有通敌者,为防军机泄露,故佯言自南夹击。山越必以为后路无忧、援军可至,主公则趁机东进,先灭援军,再回师合围 —— 好一招回马枪!唯不知主公兵力是否充足。”
叶雄此时已然醒悟,却满不在乎:“文长放心,主公最善以少胜多。然主公手中唯郭靖一团主力,即便能歼援军,恐亦难挡眼前山越败逃之兵吧?”
二人悟透李虺意图,不免为其处境担忧。叶雄道:“文长,要不致信云长,令其遣兵往上游援主公?” 叶雄乃除典韦外最早从李虺者,闻主公或有险,当即思及增援。
“伯伟兄所言甚是!即便是派一两千人往援,主公压力亦能大减。”
二人议定,欲遣斥候报知关羽。叶雄思忖后终不放心,遂令魏延守营,自往见关羽 —— 二人虽初遇有隙,然皆豪爽重义,早已释怀。叶雄将与魏延所析告知关羽,关羽听罢亦紧张:“伯伟之意,莫非我等皆被骗?主公瞒众人东去堵截山越援军,兼阻鄱阳城外贼兵退路?”
“洒家与文长思忖良久,主公久不至,必生变故。贼营之南乃鄱水,主公无从南夹击,故必是往上游谷口堵援去了。”
关羽凤目微眯,沉思片刻:“若果真如此,主公仅郭靖一团,断难挡山越大军。可主公为何行此险策?”
叶雄不耐:“云长,此时非问因之时!速遣兵往谷口援主公!”
闻及增援,周仓、董袭、蒋钦、周泰皆争相请行。关羽扫过四人:周仓、董袭皆为团长,不可轻动 —— 若遣其一率一团往援,则余兵不足;若仅带一两营,余部又难调度。唯蒋钦、周泰仅领千名水军随行,最宜往援。
然若蒋钦、周泰俱往,关羽麾下周仓、董袭武艺平平,蒋钦之能亦不入其眼,唯周泰尚可。关羽本欲留周泰随己冲锋,然情急之下,只得留蒋钦为副手,令周泰即刻领兵往援。
救兵如救火,周泰得令,即率千名水军北绕十余里,复折而东,奔河谷谷口。此千水军,多为周泰旧部水贼及渔民出身之黄巾降卒,经长沙与魏延暂一团同训,纪律、战力虽不及石猿山、确山老卒,然有周泰这般勇悍不屈之统领,亦具一战之力。
史载周泰,素以奋不顾身、坚韧不屈着称,罗贯中曾有诗赞:“三番救主出重围,忠勇如公世所稀。遍体疮痍犹痛饮,血痕残酒满征衣。” 其出身寒微,为水贼实乃迫不得已。昔李虺于彭蠡泽解救收留,后委以水军重任,周泰感其恩,常思涌泉相报。
更有甚者,李虺爱其才,特为打造长槊。周泰昔为水贼时,所用乃缴获官军之斩马长刀,颇不顺手;及见何曼重枪,心甚爱之,尝借而试之,对加重长枪情有独钟。李虺遂趁冬日常待两山兵马南下之际,调周泰至南昌,共造一长槊,形制类己之金刚槊,唯枪头较金刚杵减料减重。
念及周泰为水军将领,舟中作战空间狭小,宜用短兵 —— 如蒋钦双刀之属,李虺复造两柄三棱锥枪:枪头长二尺五寸,握柄长一尺五寸,合计四尺,可刺可砸。史载南宋岳飞之子岳云,所用即此双锥枪,后世讹传为 “双锤”,或因汉语发音演变所致,故话本小说中岳云遂成手使双锤之 “赢官儿”。
李虺所造三棱锥枪,握柄末端皆留圆孔以接枪杆。两枪接于一丈长杆两端,便为马上所用之两头槊 —— 既解水战短兵之需,亦不废周泰马上冲杀之能,一举两得。且两锥枪重量均等,确保挥使时平衡无碍。
此两头槊,亦名双尖枪,正式称谓为 “两刃矛”。古之善用此器者,首推《后汉书》《三国志》有传之白马将军公孙瓒 —— 刘备之同窗也。史载:“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两刃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公孙瓒时为辽东属国长史,后升任奋武将军,乃称白马将军)。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公孙瓒凭两刃矛,竟成白马威名。
然公孙瓒昔以两刃矛、白马义从所向披靡,后忽厌征战,专好筑楼,类后世古建筑之役。其所筑楼,矮者五六丈,高者十丈,积粮三百万斛,欲坐观群雄逐鹿。未料袁绍掘地道纵火,两刃矛与白马义从竟无用武之地,公孙瓒终杀妻自刎于火光,一代名将谢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