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见戏志才着文士服,不知其身份。然黄巾军中亦有强征文士充文吏者,皆称 “先生”,乃对曰:“回先生,‘萧雄’不在妫山、高山,彼集十馀大帅、小帅往剧县掠粮矣。”
戏志才闻言,视管亥一眼,复谓俘虏曰:“若然,汝速集两山中愿从渠帅者赴剧县,吾等当先行往剧县寻‘萧雄’。汝集兵后,亦赴剧县来。此事办妥,待诛‘萧雄’,当为汝升官。”
俘虏连忙跪地叩首:“多谢渠帅!多谢先生!”
管亥见其久跪不起,复怒喝:“速滚!”
俘虏为之一惊,疾奔而去。
既知曹操所在,管亥无片刻耽搁,即催军急进,向剧县。戏志才恐行踪暴露,建议入北海国后,大军缓行,遣侦察连尽除黄巾外围斥候,务在不被察觉下急趋剧县。
故有曹操误认此军为官军援兵,遣徐和往截之情景。
戏志才言毕良久,对面无人应答。管亥怒曰:“尔等皆聋乎?吾家军师之言,汝等未闻耶?有敢应者,速出!否则,休怪我管亥无礼!”
管亥自报姓名,黄巾阵中顿时惊呼。继而徐和催马至管亥马前,拱手曰:“渠帅!青州皆传渠帅为萧雄部将候敦所杀,今观之,渠帅未死,我等尽为‘萧雄’所欺也!”
管亥上下审视徐和,问曰:“汝何人也?”
徐和闻言,疑己听错,对曰:“渠帅,某乃徐和,济南国徐和也!渠帅岂不识某耶?”
管亥不屑曰:“吾素不识汝!汝口中渠帅,乃吾兄长。真管亥者,乃我也!吾兄真名‘管戌’,彼冒吾名为汝等渠帅久矣。今吾来青州,乃为兄报仇。汝知‘萧雄’、‘候敦’所在乎?吾来,必取其命!”
徐和闻之,方知多年为管戌所骗。然此真管亥之能,比假管亥若何?徐和思之:既冒名,必冒强者之名,岂冒弱者?且观真管亥所部,虽不类官军,然装备之精,恐官军亦不及。
徐和心有疑虑,又不知如何称呼管亥,乃依黄巾规矩,称 “管帅” 以表礼:“管帅,不知管帅报仇,带甲几何?”
管亥不假思索,对曰:“三千。”
徐和疑己耳误,不敢置信问曰:“三、三千?管帅莫非戏言?”
管亥不悦曰:“吾岂有闲心戏汝?”
徐和曰:“非也!‘萧雄’今势甚盛,已并青州黄巾。管帅仅带三千人,何以报仇?”
管亥曰:“哼!带三千人,乃予其颜面!若非主公令军师传命带三千人,吾只带两百亲卫,便斩‘萧雄’、‘候敦’!”
徐和闻管亥言,知其已投他人,今来报仇,乃其主公所遣,且有军师随行。
徐和正狐疑间,见管亥阵后复有大军至,观旗号、装束,乃黄巾也。及近,军中数人出,参拜管亥 —— 盖先前俘虏集曹操在青州老巢妫山、高山中管戌旧部,脱曹操辖制而来。
戏志才见状,上前谓徐和曰:“徐帅,此皆昔年从管帅之部,见管帅未死,故尽来归。”
徐和恍然大悟:此乃欲借管亥兄弟貌同,及管戌昔年在青州之威,使已归‘萧雄’之黄巾反戈,一举灭‘萧雄’也。
徐和知管亥在青州之影响力:若其他小股黄巾见管亥未死,必多归之,‘萧雄’之势将顷刻瓦解。虽不知此管亥为真、管戌为假,抑或反之,然二人貌无二致,人见之必先疑管亥之死为假,后续变故,不待多思。
徐和思明此节,即上前施礼曰:“徐和愿听管帅调遣。”
其言简而明:不道破管亥身份,复在众黄巾前表归顺之意。
徐和归降,管亥所统之兵骤增至两万馀。戏志才即令大军续进:管亥所部步骑协同之军居中在前,归顺黄巾分左右两翼在后,全军声势赫赫,向剧县而去。
初欲以持久消耗拖垮守城之军、耗弱攻城黄巾者,乃曹操也,此时已不能安坐高台观战。
见徐和拦截非但未阻管亥之兵,反使 “援军” 声势愈盛,曹操再也难坐,命亲兵速调北门督战之夏侯惇往西门退援。
亲兵去后,曹操仍不放心,复令南门督战之曹仁分兵赴西门助曹洪,与自北门来援之夏侯惇合力破敌。又遣亲兵往东门,令夏侯渊不惜代价速破城池。
曹操连下数令,心仍不宁,遂亲持剑赴城下督战,尽遣沛国带来之起家兵马上前。
城中武安国,此时已疲于奔命,往来四城救援。然虽不知城外情状,而西、北二城压力稍缓,东、南二城攻势骤增,此实与武安国一信号也。
若无私故干扰,局势断不至此剧变。按曹操原计,只需再鏖战一昼夜,城中必尽失抵抗之力,无需骤增二城攻势。
念及此,武安国守剧县之心愈坚。纵是精神自勉,亦胜即刻弃城。
武安国乃往东、南二城增派士家私兵,加强守御,力抗黄巾猛攻,冀能抵此突袭。
管亥得徐和之助,急催军速进。然因两路黄巾加入,行军速度反缓。幸距城仅五里许,不消半时辰便至城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