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此计,杀人立威、分化瓦解,甚为有效:除司马俱这最大势力,令众人分其兵马,皆得实惠;同时扶植宋神臂,以制衡另一强势力徐和,免青州出现徐和独大之局。
且尽收黄巾所控人口,此举可使豫章郡增数十万之众,皆为编户齐民,胜士家之奴。当诸侯混战之世,人口实乃第一要务,戏志才与李虺之见,于此高度相合。
帐中诸人皆表归顺,管亥遂命人抬司马俱尸身出帐,倒悬营门示众。诸帅久坐不安,戏志才令其自去,分司马俱之兵归各营。
次日黎明,管亥令诸黄巾拔营,向齐国进发,欲剿曹操青州辖地妫山、高山。管亥素轻曹操 —— 青州黄巾视曹氏麾下诸将为骁勇,然皆非管亥敌手,更被生擒夏侯渊;曹操原仅四将,今失其一,山中兵马复多倒戈,故管亥此行,志在平山灭寨,斩夏侯惇以报兄仇。
然戏志才不若此乐观。虽未与曹操交锋,然观其过往,知其非等闲之辈。唯戏志才不甚在意能否一战除曹,反忧徐和 —— 司马俱死后,徐和为青州黄巾最强势力,济南国皆其辖地。
此役之要,在驱徐和与曹操血拼以耗其力;若能火并其一,已属理想;若侥幸尽除二人,则为至善。
行军途中,戏志才召徐和,谓曰:“徐将军,此役为渠帅管戌复仇,乃立信之机。将军若趁曹操山中半数兵马归降之际,先入山中,便是大功一件。他日分曹操兵马,将军当独得四成。待我等去后,青州岂非尽听将军号令?”
徐和虽不似司马俱鲁莽,然独得四成兵马之诱甚重。徐和实掌兵马仅两三万,余多为裹挟老弱;昨日宋神臂得司马俱四成之兵,总数近两万,已能与己抗衡。徐和正为此烦忧,戏志才却劝其为先锋,许以曹操兵马四成 —— 若得此兵,徐和实力必远超宋神臂,掌青州话语权。此诱难拒,徐和遂应之,愿先行攻山。
徐和率部加速,先往妫山 —— 此地近北海国,徐和欲先取之,以拔头功。纵不能擒曹操,亦可得首功。
然徐和至妫山,见山中空无一人,连鬼影皆无,懊恼不已,遂马不停蹄奔高山而去。
戏志才闻妫山已空,顿生不祥之感,料徐和往高山恐凶多吉少 —— 然此恰是其愿。无论徐和死于曹操手,或曹操丧于徐和手,于戏志才而言,皆为得利。
高山与妫山相距不远,约在后世临淄以南盘顶山、七岭峪一带,海拔皆五百尺许,山深林密,沟壑纵横,山道与后世机械开凿者迥异。
徐和行于崎岖山道,心急如焚 —— 入山后未见一人,遥望山顶寨门大开,无人把守。徐和暗忖:“曹操必为保实力,携余兵遁去,粮草财物恐亦无存。此番为先锋,竟跑空趟,一无所得。”
徐和一边催军急行,一边暗自盘算,已率万余先头兵马入寨门,向山顶大寨而去。
方行未远,有兵卒来报:“启禀徐帅!前方山谷小道,散落诸多粮食、布帛及财物!”
徐和急曰:“速引本帅往视!” 其第一念,便是曹操携粮草财物从小道奔逃,欲亲往确认。
至山谷小道,果见沿途散落青铜器、金器、散碎五铢钱及粮食。若戏志才在此,必识此为诱敌之计;然此刻见此景者,乃徐和。
徐和岂肯错失此功,当即令军沿山谷小道疾追。
行约五六里,前方道路忽尽。徐和正犹疑间,道旁林中跑出数名兵卒,拾小道上布帛财物,复窜入林中。
徐和思:“曹操兵马必穿林而逃,此数卒贪财,故回头拾物。” 遂下令全军入林追击。
前军刚入林中,便闻惨叫声四起,熊熊大火骤燃。入林兵马皆带火苗,豕突狼奔从火海中窜出,至山道上,急伏地打滚,欲灭火焰。
正当兵卒嘶喊翻滚、惨叫不绝之际,身后不远处 “轰隆隆” 巨响夹杂惨嚎之声不断 —— 徐和回头,如遭雷击:只见半山处滚木巨石连绵而下,已断后路。
徐和知不妙,大呼:“竖子!中计矣!快撤!”
然其虽喊撤,却不知往何处撤。徐和部众顿时大乱,四散奔逃,欲寻生路。
伴随谷中混乱,两侧山上抛下无数燃烧柴草,尽落骚乱队伍中。霎时,谷中更乱 —— 柴草落处浓烟腾起,复引燃小道两侧树木草丛。
徐和兵马为烟熏火燎,晕头转向,自相践踏,死伤甚众。且山谷中风势微弱,浓烟难散,聚于谷中,又熏死不少兵卒。
徐和见前无去路、后有堵截,未遇一敌,己部已死伤过半,怒极,歇斯底里大喊:“曹操!汝若有种,便出与某相见!敢堂堂正正大战三百回合否?用此卑劣伎俩,算何英雄!咳咳咳……”
徐和声嘶力竭,未喊数句,便为浓烟呛得连连咳嗽。烟愈聚愈浓,徐和旋即被熏晕,坠马而下。
高山脚下大道上,管亥与戏志才统青州黄巾联军,正沿山道前行。忽有前方十数黄巾兵卒,相互搀扶拖拽,从山路上奔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