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张德、吴恒正是颜良、文丑,化名投军,欲以武力震慑白波诸将,尤以引起曹操重视。二人早于陉山伏击战见过曹操,文丑更曾射其一箭,记忆犹新。只因李虺叮嘱,此行旨在消耗白波军与董卓实力,收拢兵马增强己势,不可贸然杀曹操,否则白波军必为董卓所吞,于诸侯平衡不利,唯有令两方相耗、从中渔利,方为上策。
颜良、文丑不容杨奉,挺兵当先杀来。杨奉虽有战马,却远非二人敌手。加之牛刚率军堵住坊门,杨奉亲兵散于院落四周,无法形成合力,反成添油之局,被颜良、文丑三十余人的小队在局部形成武力碾压。
杨奉欲逃无门,欲战不敌,陷入绝境。收拾大半亲兵后,颜良、文丑直逼杨奉。杨奉拨马奔逃,然坊内道路狭窄,得意坊又甚狭小,数转之后,被二人堵于拐角。
杨奉见无路可走,坊墙不高,遂狗急跳墙,立于马背纵身扒住墙头。正欲翻越,脚踝忽遭剧痛,气力尽失,被人拽落于地。定睛一看,文丑长枪已刺穿其脚踝,鲜血淋漓。
杨奉知逃生无望,跪地哀求:“二位壮士饶命!某有眼不识泰山,日后愿效犬马之劳!” 颜良听之生厌,未等其言毕,一刀将其劈为两段:“此等无耻败类,留之何用,不如早入轮回!”
文丑担忧:“杀了杨奉,白波诸将恐记恨我兄弟?” 颜良冷笑:“若敢再对我兄弟不利,杨奉便是前车之鉴!” 话音未落,牛刚带二兵卒赶来:“将军,曹操率白波诸将至矣!” 颜良嘲讽:“来得甚晚,早来片刻,杨奉倒难下手了。” 言罢,众人转向烧尽的院落。
曹操早料杨奉今晚必生事端,然恐偏袒颜良、文丑遭人非议,正犹豫间,曹洪来报:“主公,得意坊起火,恐是张德、吴恒之院!” 曹操神色平静,整装策马前往,途中巧遇于夫罗、郭太、李乐等人,众人心照不宣,同赴得意坊。
至坊中,景象出人意料:杨奉及其大部亲兵被杀,仅二十余人被俘;颜良、文丑一方仅十余人轻伤,战马亦于入夜后牵至西北角专人照看。曹操震惊不已,暗忖二人不仅武艺高强,手下亲兵亦个个精锐,对其身份渐生疑窦。
望着化为焦土的院落、堆积的尸骸,以及杨奉身首异处、内脏外露的惨状,曹操五味杂陈。他已然明了,颜良、文丑酒宴佯醉,实为诱杨奉入套,其智计远胜匹夫。以四五十人几乎全歼二百余亲兵,仅折损十余人,战力之强,超乎想象。
杨奉之死,曹操实则乐见其成。杨奉既亡,徐晃便成无主之人,欲收其入麾下更易矣。
曹操目光扫过白波诸将,见多数人对杨奉之死无甚波澜。盖因杨奉与郭太、李乐、韩暹、胡才早年各自为战,虽合为白波军,实则各怀异心,皆欲吞并彼此、独掌大权。于夫罗身为客军,无意卷入白波内乱,秉持事不关己之态。
既郭太、李乐、韩暹、胡才、于夫罗皆未发声要求严惩颜良、文丑,曹操亦欲留二人为将,以备战事,遂言:“杨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暗害张德、吴恒二位壮士不成,反遭斩杀,实乃咎由自取。二位壮士为自保而杀之,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不知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郭太等人闻言,相互对视,皆欲他人先表态。于夫罗无所顾忌,直言:“杨奉实属小人,技不如人而亡,乃自取其祸。彼以众欺寡、行奸计反遭反杀,怨不得他人。杨奉既死,其部众可分与诸位将军,我等仍可继续讨董诛贼。”
此言正中郭太等人下怀,瓜分杨奉兵马乃众人所愿,皆纷纷附和:“单于所言极是!”“杨奉行径卑劣,我等不耻与之为伍!”“少杨奉一人,分其兵马,仍可讨伐董卓!”
曹操对此早有预料,颜良、文丑却颇感意外。二人本已备好再诛一二白波将领,以武力震慑诸人,须知次日董卓大军便将逼近弘农,曹操等人仍需仰仗其勇力守城。二人入城后已探得消息,董卓将遣牛辅、李傕率军讨弘农,欲打通与渑池、函谷关之联系,稳固弘农这一战略缓冲地带。故二人算准时日,于牛辅、李傕大军抵弘农前一日入城,欲于次日大战中确立地位,杨奉之事纯属意外插曲。
曹操见众人皆热衷瓜分兵马,对讨董前途不免生忧,然眼前能达成共识,亦是最佳结果。又恐郭太四人实力膨胀、尾大不掉,遂道:“诸位既无异议,曹某亦以为妥当。杨奉部众分作六部。徐晃将军乃杨奉旧部,今为奋武校尉,自当独领一军。”
郭太等人闻言,皆点头称是,徐晃武艺出众,且念及同属白波军之情谊,分其一部合情合理。
曹操续道:“张德、吴恒二位壮士武艺高强,手下精兵战力非凡,可见治军有术。如今大战在即,可分一部与二人,以增我军战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郭太、李乐、韩暹、胡才皆愣。四人本以为曹操将兵马一分为六,己四人各得其一,徐晃与曹操各得一部,未料曹操竟分一部与颜良、文丑,一时犹豫未决。二人虽本领超群,行事却过于嚣张、目中无人,然无人敢出面反对,恐重蹈杨奉覆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