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的战靴,踏上了下邳城的土地。
没有欢迎的仪仗,没有官员的前呼后拥。
迎接他的,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混杂着铁水、汗水与石灰的滚烫气息。
还有陈默。
这位赤曦根据地的大管家,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布袍,神情冷静,仿佛一座永不疲倦的机器。
他没有说任何客套话,只是将一份厚厚的竹简,递到了李峥面前。
“委员长,这是截至昨日酉时,下邳战备总库的物资储备清单。”
李峥接过,展开。
只看了一眼,他的瞳孔便微微一缩。
「军粮:一百三十七万石,另有八十万石在途,预计三日内抵达。」
「箭矢:二百一十五万支,日产三万支。」
「制式铠甲:一万三千套,日产五十套。」
「……」
清单上的每一个数字,都精确到了个位数。
储备、在途、日产,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这哪里是一份清单。
这是一份足以让天下任何一个诸侯都为之疯狂的,战争底气!
“走,去看看。”
李峥合上竹简,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 * *
他们最先去的,是城外。
刚一出城门,一副热火朝天的宏大画卷,便在李峥面前轰然展开!
数以万计的民夫,正沿着一条新开辟出的主干道,挥汗如雨。
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被强征的麻木与怨恨。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昂的干劲!
“嘿哟!加把劲儿!”
“早一天修完,早一天拿工钱!”
“委员长说了,这条路修通了,打曹操的大军就能走得更快!”
口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朴素的力量。
一条宽阔笔直的驰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下邳城下,一路向着黄河岸边的方向疯狂延伸。
路基被夯得结结实实,两侧挖出了深深的排水沟,路面上甚至铺上了一层碎石与新式水泥的混合物,平整而坚固。
“这是‘胜利大道’。”
陈默在一旁平静地介绍道。
“全长一百二十里,直通我军前线大营。建成之后,运送粮草辎重的马车,一日便可往返。”
“所有参与修路的民夫,全部实行计件工分制。多劳多得,按日结算,绝不拖欠。”
李峥看到,在道路旁边,搭着一排排巨大的草棚。
棚下,一口口大锅正冒着滚滚热气。
大块的肉在锅里翻滚,香气四溢。
干完活的民夫,拿着自己的碗,就能领到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和两个扎实的麦饼。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正蹲在路边,呼噜呼噜地喝着肉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李峥走过去,在他身边蹲下。
“老丈,累不累?”
老汉抬头,看到是李峥,先是一愣,随即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
“累!咋不累!”
“可这心里头,舒坦!”
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的油光,指着那条正在成型的大道,声音洪亮。
“俺活了六十年,给官府修过河堤,筑过城墙,头一回,能吃上肉,还能拿到钱!”
“陈大人说了,给自家的军队修路,不叫徭役,叫出份力!”
“俺们多出一份力,前头的将军们,就能早一天把曹贼打跑,保住俺们刚分到的田!”
“这力气,花得值!”
李峥站起身,看着那一张张质朴而坚毅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民心。
最简单,也最强大的力量。
* * *
泗水码头。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货物集散地。
数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挤满了整个河道,桅杆如林。
从冀州运来的船队,船舱里装满了金黄的粟米。
从徐州各地汇集来的船队,甲板上堆满了如山一般的布匹、盐铁、军械。
码头上,数千名脚夫在统一的号子声中,扛着沉重的麻袋,来回穿梭,却丝毫不见混乱。
每一个区域,都用巨大的木牌和不同颜色的旗帜进行了划分。
卸货区、装货区、待检区、仓储区……
糜竺亲自坐镇在码头最高处的了望塔上,手中拿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喇叭,不断下达着清晰的指令。
“三号泊位!冀州粮船,卸货入丙字七号仓!”
“五号泊位!海西铁料,直接装船,运往邺城!”
“甄总司的船队到了吗?让他们优先靠岸!”
他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码头。
无数穿着灰色布袍的年轻干部,拿着算盘和账册,在人群中奔走,一丝不苟地核对、记录着每一批货物的交接。
整个码头,就像一台被精密计算过的巨大机器。
无数的物资,在这里被高效地吞吐、转运,化作支撑战争的血液,流向它该去的地方。
“糜家主和甄总司,将他们两家百年经商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陈默在一旁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