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考官看着陷入沉默的众人,心中暗下决心。待众人稍微平静后,他悄悄退出人群,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时间紧迫,一刻也不能耽搁。于是,他快步走出阅卷场所,准备去寻找能支持辰逸文章的力量,一场为辰逸文章争取公正的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出了礼部,年轻考官径直朝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脚步匆匆,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该如何向好友们阐述辰逸文章的价值。此时正值午后,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喧嚣声不绝于耳。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年轻考官的身上,却丝毫未能缓解他内心的焦急。
很快,他来到了翰林院。门口的守卫见是他,恭敬地行礼放行。踏入翰林院,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庭院中,古木参天,静谧而庄重。年轻考官熟门熟路地朝着好友常待的书房走去。
到了书房,他看到几位好友正围坐在一起,探讨着诗文。见他进来,众人纷纷起身相迎。“贤弟,今日怎得有空来我这翰林院?”一位身着素袍,面容儒雅的男子笑着问道。
年轻考官也不废话,直接从怀中掏出辰逸的文章,说道:“诸位兄台,我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这是此次科举中一位考生的文章,我认为其见解独到,立意新颖,实乃难得的佳作,然而在礼部阅卷时,却遭到部分考官的反对,认为其观点激进,不符科举正统。”
众人听闻,皆是好奇,忙接过文章传阅起来。一时间,书房内安静下来,唯有纸张翻动的声音。过了许久,一位留着长须的考官缓缓开口道:“这文章确实言辞大胆,不过细细读来,其中所提观点并非毫无道理。如今我大楚王朝,科举制度虽历经多年,但也并非十全十美,这考生能提出变革之法,可见其用心。”
“没错,我也觉得此文章有可取之处。科举本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若因循守旧,恐怕会埋没许多有识之士。”另一位年轻的翰林附和道。
然而,也有考官面露担忧之色:“话虽如此,但科举关乎国家根本,如此激进的言论,若是宣扬出去,恐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不得不谨慎啊。”
年轻考官见状,赶忙说道:“诸位兄台,正是因为科举至关重要,我们才更应公正对待每一篇文章。这考生的观点虽大胆,但出发点是为了大楚王朝的未来,我们不能因害怕担责,就将这样的人才拒之门外。”
众人听了,皆是陷入沉思。许久,那位面容儒雅的男子说道:“贤弟所言极是,我们身为翰林,理应为公正发声。这样吧,我们几人联名上书,向礼部表明我们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希望他们能重新考量。”
年轻考官听了,大喜过望,连忙作揖道:“多谢诸位兄台仗义相助,如此一来,那考生便有希望了。”
从翰林院出来后,年轻考官并未停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文人聚会的场所。此时,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将整个城市映照得如梦如幻。但年轻考官无心欣赏这美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为辰逸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来到文人聚会的场所,这里热闹非凡。文人雅士们或吟诗作画,或高谈阔论。年轻考官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那些曾对辰逸才华表示欣赏的文人。
终于,他看到了几位熟悉的面孔。这几位文人平日里就以才学着称,且思想较为开放。年轻考官走上前去,向他们说明了来意。
“哦?竟有此事。那辰逸的文章我也曾拜读过,确实才华横溢,见解不凡。那些考官因循守旧,实在不该。”一位身着青衫,手持折扇的文人愤慨地说道。
“没错,科举本应不拘一格降人才,怎能以正统之名,打压有创新思想的考生。我们定要为辰逸发声。”另一位文人也附和道。
其他文人听了,也纷纷响应,表示愿意为辰逸的文章站台。年轻考官心中大喜,说道:“诸位义举,必将为大楚王朝留住一位栋梁之才。如今我们需尽快行动起来,在文人圈子里宣传辰逸的文章,让更多人知晓其价值。”
于是,众人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文人当场挥毫泼墨,撰写文章称赞辰逸的才华;有的则在人群中奔走相告,呼吁大家关注辰逸的文章。一时间,整个文人聚会场所都在热议辰逸的文章。
随着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了为辰逸发声的队伍。他们在各个文人圈子里宣传,使得辰逸的文章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然而,就在年轻考官和文人们积极为辰逸争取支持的时候,王翰林等人也察觉到了动静。“哼,这些人竟敢公然与我作对,为那篇离经叛道的文章造势。”王翰林得知消息后,气得脸色铁青。
“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若是任由他们这般闹下去,恐怕会影响我们的计划。”一旁的一位幕僚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翰林沉思片刻,说道:“立刻派人去警告那些文人,让他们不要插手此事。若是有人不听劝告,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另外,密切关注礼部那边的动静,绝不能让那篇文章通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