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夫子正想着,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朝门口望去。只见送信小童一脸疲惫地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信。苏老夫子急忙迎上去,问道:“怎么样,可有回音了?”小童喘着粗气,将信递给苏老夫子,说道:“夫子,这是张老爷的回信。”苏老夫子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目光迅速扫过信上的字迹,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信中,张老爷言辞委婉,虽表达了对辰逸才华的认可,也对王翰林等人的做法略有不满,但因惧怕王翰林在朝中的势力,不愿轻易出面为辰逸发声。苏老夫子长叹一声,将信放在桌上,心中有些失落。不过,他很快振作起来,想着还有其他几位文人的回信未到,或许会有转机。
与此同时,在礼部,阅卷争执的消息如一阵狂风,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的文人圈。一时间,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茶馆,还是文人雅士云集的酒楼,都在议论着此事。一些中立文人听闻后,纷纷表示要先观望一阵,看看事情的发展态势再做判断。他们深知,此次科举阅卷风波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博弈,贸然表态,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那些与王翰林交好的文人,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蠢蠢欲动。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发文声援王翰林,打压辰逸。其中一位留着山羊胡的文人,皱着眉头说道:“王翰林此举,乃是为了维护科举的正统,辰逸那小子的文章,思想太过激进,若是让他高中,恐怕会坏了科举的风气。我们必须站出来,为王翰林说话。”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于是,一场针对辰逸的舆论攻势,在悄然谋划着。
在京城最热闹的悦来酒楼,平日里便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此时,支持王翰林的文人在这里包下了一间雅间,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如何宣扬辰逸文章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他文章的立意入手,说他的观点有悖于圣人教诲,煽动人心。”一个穿着锦袍的文人提议道。“没错,再加上一些夸大其词的描述,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觉得辰逸的文章确实不该被认可。”另一个瘦高个附和着。
很快,他们便各自分工,有人负责撰写文章,有人负责联系各大书局,准备将这些文章印刷成册,在京城广为散发。他们的动作迅速,没过多久,一篇篇指责辰逸文章的言论,便开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而那些关注辰逸才华的文人,看到这些言论后,心中满是不满。他们中许多人都曾欣赏辰逸的诗词和文章,深知辰逸的才华并非浪得虚名。然而,王翰林在朝中的权势极大,他们又不敢轻易得罪。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下,他们暂时选择了沉默,只是在私下里,偶尔会对身边亲近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辰逸的文章,虽有些新颖的观点,但也不至于被如此打压吧。”一位年轻的书生,在自己的书房中,对着好友小声抱怨道。“唉,王翰林势大,我们这些小人物,又能怎样呢?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吧。”好友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清风书院,辰逸再次来到苏老夫子的书房。他看到苏老夫子脸上的愁容,心中便猜到了几分。苏老夫子将张老爷的回信递给辰逸,说道:“目前看来,情况不太乐观。不过,还有几位文人的回信没到,我们再等等。”辰逸接过信,看完后,心中一沉,但他很快抬起头,坚定地说:“夫子,即便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
苏老夫子看着辰逸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们不能放弃。接下来,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或许,我们可以联络一些同样对科举现状不满的文人,共同为你争取公正。”辰逸思索片刻,说道:“夫子,我觉得可以从那些寒门出身的文人入手,他们深知科举对于寒门子弟的重要性,或许更愿意为我说话。”
苏老夫子眼前一亮,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去联系一些我认识的寒门文人,看看他们的态度。”两人正说着,又有送信小童前来,带来了另一位文人的回信。苏老夫子急忙拆开,看完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位李老爷倒是个仗义之人,他愿意为你发声,还会联络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辰逸心中一喜,说道:“看来,还是有许多人明事理的。”然而,就在他们稍感欣慰之时,从窗外传来路人的交谈声:“你听说了吗?那个辰逸的文章,据说有大问题,王翰林要将他的成绩剔除呢。”“真的吗?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人。”
苏老夫子和辰逸对视一眼,心中明白,支持王翰林的文人已经开始行动,舆论风向正朝着不利于辰逸的方向发展。苏老夫子皱着眉头说:“看来,我们得加快行动了,不能让他们误导了舆论。”辰逸握紧拳头,说道:“夫子,我不会轻易认输的。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