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逸看着众人,深吸一口气说道:“事不宜迟,我打算即刻前往江南。京城这边,就拜托大家了。”殷佳璐坚定地点点头:“你放心去吧,京城有我们。一定要小心。”苏老夫子也说道:“辰逸,此去江南定要万分谨慎,我们在京城等你好消息。”众人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辰逸简单收拾了行囊,带上佩剑,便匆匆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快马加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赶到江南,稳定局势,与江南文人会共同应对王翰林可能派来的捣乱之人。
此时的江南,已然是一片热闹景象。江南文人会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金陵城,大街小巷都张贴着为辰逸鸣不平的告示。告示上,详细地介绍了辰逸文章的精妙之处,从立意的高远,到用词的精准,无一不展现出辰逸非凡的才华。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有人轻声诵读,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辰逸的文章竟有如此高的水准,真是可惜了,被那王翰林无端指责。”一位身着长衫的书生惋惜地说道。
“是啊,看这告示上写的,王翰林分明是在打压贤才。”旁边一位老者附和道。
与此同时,江南文人会还发表了一篇篇言辞犀利的文章,直接反驳王翰林对辰逸的观点。这些文章被张贴在各大书院、茶楼、酒馆等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文章中,不仅指出王翰林观点的荒谬之处,还对科举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隐晦的批判。
在杭州城,江南文人会的成员们更是忙碌。他们穿梭于各个书院之间,与学子们交流辰逸的文章,鼓励大家以诗词、文章等形式表达对辰逸的支持。一时间,杭州城内的书院里,学子们纷纷挥毫泼墨,以笔为剑,为辰逸鸣不平。
“我等虽身处江南,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贤才被埋没。”一位年轻的学子激昂地说道,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挥洒自如,写下一首为辰逸抱不平的诗词。
“对,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辰逸的才华不容置疑。”另一位学子也大声响应。
很快,整个江南地区都掀起了为辰逸鸣不平的热潮。众多文人纷纷响应江南文人会的号召,以诗词、文章等形式表达对辰逸的支持。这些诗词和文章,或赞美辰逸的才华,或批判王翰林的不公,如同一股股洪流,汇聚在一起。
在苏州城,一位知名的老儒也加入了支持辰逸的行列。他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辰逸文章的价值,并将其送往各大书院和报社。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许多原本对辰逸之事持观望态度的文人,也纷纷站出来,表达对辰逸的支持。
“此子之才,实乃我大楚之幸。怎能因王翰林一己之私,而被埋没?”老儒在文章中如此写道。
随着这股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辰逸的事情。在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也渐渐从家长里短,变成了辰逸的文章和科举风波。
“听说那辰逸是个难得的才子,可惜被有权有势的人打压。”一位卖菜的大娘对旁边的邻居说道。
“唉,这世道,有才之人想要出头,可真不容易啊。”邻居感慨地回应道。
这股热潮如同星星之火,开始逐渐向京城蔓延。一些往来于江南和京城之间的商人、学子,将江南为辰逸鸣不平的消息带到了京城。京城的一些文人,在得知此事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辰逸的事情。
而此时,正在赶往江南的辰逸,也感受到了这股热潮的力量。他在途中遇到了一些从江南赶来的文人,他们听闻辰逸要去江南,纷纷表示愿意同行,一起为辰逸助力。
“辰公子,我们在江南听闻了你的遭遇,对你的才华钦佩不已。愿与你一同前往江南,为你出一份力。”一位年轻的文人恭敬地对辰逸说道。
辰逸心中感动不已,连忙抱拳致谢:“多谢各位兄台相助,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在众人的陪伴下,辰逸加快了行程。终于,他来到了江南文人会的总部所在地——扬州城。
扬州城,繁华依旧。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辰逸刚一进城,便看到了张贴在城门口的为他鸣不平的告示。告示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内容详实,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辰逸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江南文人会的会馆。江南文人会的会长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到辰逸到来,会长赶忙迎上前去,热情地握住辰逸的手。
“辰公子,你可算来了。江南的文人都盼着你呢。”会长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欣慰。
“会长,此次多亏了江南文人会的大力支持,辰逸感激不尽。”辰逸恭敬地说道。
“辰公子客气了。你才华横溢,本就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我们不过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会长说道,“如今,江南为你鸣不平的热潮已经起来了,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王翰林那边,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