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最近事务繁忙,把他折腾惨了,昨日上午去郊外迎春牛,下午又去作坊改造制糖工具,一个不小心,把手指砸伤了。
前衙报时梆点传来,后宅值房回应,张昊扶膝盖起身,上房卧室里,正在当窗理云鬓,簪花顾影的宝琴见他出院,趴窗边大叫:
“喂!今日鞭春,换衣服啊!有你这样的大老爷吗?”
张昊摆摆手,径直去跨院,素服是古礼,唐老师说的。
老唐在院里打拳,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出腿一挂鞭,身法变化多端,闪展俯仰,拧转挫翻,敏捷得像个猴子。
他和老师试过手,一个病秧子,三两下就能制住他,让他很伤自尊,你恁牛逼,干嘛卧床等死,吐槽归吐槽,他对这老头算是服了。
原以为老头除了儒学,其余学问也就是个小学生,结果人家天算舆地无一不精。
细想也是必然,天罡淳风、诸葛伯温,百姓无知,以为人家通阴阳、驭鬼神,其实是精通数学天文的科学家。
唐牛见老爷收了拳势,递上棉巾,张昊跟着进屋,帮老师换上冠带袍服。
老唐抖抖袍袖,迈步出院,张昊落后半步跟上,依旧能听到老头的气喘。
之前师徒二人已说好,老头陪他鞭春后就启程,劝阻无效,他拿这个倔老头毫无办法。
亲兵们候在仪门外,老唐接过缰绳,扳鞍上马,张昊带上一众衙门僚属随后。
今日立春,要举行鞭春正典。
这一天上至皇帝,下至全国各地官员,都要迎接春神,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香山县正堂的仪仗全部出动,锣鼓开道,两个礼房文书身着神仙古装,手执春字牌扮春官,祝火木扮春童,高举一面喜报阳春的彩幛。
民间艺人则装扮星君、海神等各种故事,随着锣鼓吹打欢笑摇摆。
队伍最后是老唐的亲兵队伍,高举官伞和一面巨大的春字牌。
这天的肃静、回避等执事牌子纯属排面,城中万人空巷,十里八乡的百姓也来了,汇成一股汹涌的人潮,摩肩接踵,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伙议论最多的还是昨日知县迎春牛的事,小老爷下田督耕,犁地根本不用旁人帮扶,动作娴熟,驾驭自然,围观的百姓都惊得呆了。
正街两边店铺鞭炮声盈耳,小娃娃们捂着耳朵躲避炮仗,追着仪仗队伍欢叫。
队伍在鼓乐声中出了南城,又绕到东郊港口,春场本来在南郊,张昊图方便,让人挪到东城外,方位规制神马的,他才不在乎。
“不得了,怕是府城也没这么大的声势。”
老唐乐呵呵骑马左右观望,山岭上、阡陌里,遍地光脊梁的男子、光腚的屁娃子、光脚丫的老娘们,都是赶来打春的百姓。
张昊搀扶老唐下马,这会儿日头已经爬上来,身上粘腻,闷热难捱,南方四季有绿色,只要太阳爬到头顶,冬天秒变夏天。
春场由掌管祭祀的礼房经承老秦、训术房的刘阴阳安排,春牛、芒神塑像置于春座上,供案上三牲、水果早已设好。
老秦引导众官吏士绅入拜位,老唐在前,其余人等分列左右。
祭祀开始,锣鼓唢呐稍歇,一个肩插彩旗,神仙打扮的书吏跪在供案前,展开喜报阳春的红帖,朗朗报春。
老唐面北而跪,众官吏、百姓等纷纷随之跪下,三献酒完毕,张昊怕老师累着,亲自诵读老秦呈上的祝文。
词曰:维神职司春令,德应苍龙,某等忝守是土,具礼迎新,戴仰神功,佑我黎庶,尚飨!
祝毕上香,官民叩拜,衙役手执彩杖,立于春牛两旁,老秦赞礼喊唱:
“长官击鼓!”
张昊敲了三通鼓,老秦又唱:
“鞭春!”
重头戏来了,唢呐锣鼓再次齐鸣,特制玄鞭放在托盘里被捧上来。
所谓春牛是泥巴捏的,空心肚里装着谷米杂粮,今年捏的是个大黑牛。
泥牛用料、样式、各部位的长短高低都有讲究,刘阴阳正事不干,忙乎的就是这种扯淡事。
打春即鞭春牛,把泥牛肚皮打破,谷米流出,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张昊不在乎这一套,百姓却万分狂热,望天收的时代,不迷信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因为元宵节浮浪子弟多,好男不鞭春,是因为官员打破春牛,百姓都想争抢流出的粮食和泥土,拿回去撒到自家田里,因此每年为此斗得头破血流。
“打碎后给我全部扔海里,就说祭妈祖,有种去挑海水浇田。”
张昊交代身边的护卫浪里飘一句,捧着鞭子请老师动手。
老唐笑盈盈过去抽了一鞭,张昊叫一声风调雨顺,抽第二鞭叫四海升平。
三鞭过后,牛肚子屁事没有,张昊明白老师心意,只好过去加鞭,牛肚泥壳一下子就破了,粮食、水果哗啦一下子流出。
“六谷丰登!”
随着老秦扯喉咙高叫,顿时鼓乐喧天,欢呼四起,然后远近准备抢春的百姓就傻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