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海疆之患,其实不在倭,而在佛朗机。”
张昊抛了个话头,见老师面露诧色,对上那两道幽深得能吞人的目光,忧心忡忡说:
“郑和七下西洋,不但为国人打开新世界大门,也为西方蛮夷指明了前往东方的海路。
蒲都丽家人,就是之前臭名昭着的佛朗机人,乃西方大陆靠海的一个弹丸小国。
就像潮州、漳州海民一样,葡夷迫于生计下海,一路向东,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它们窃据昆仑、天方、天竺海港,霸占南洋香料诸岛,于弘治、正德年间来我大明。
因其恶习不改,朝廷禁止葡夷贡贸,正德十一年(1516),便来到月港私贸。
双屿、月港、濠镜兴盛,许栋、汪直、徐海崛起,以及火器传入倭国,皆葡夷所为。
西夷诸国争先恐后,出海劫掠,葡夷邻国西班牙人窃取美洲银矿,大肆开挖矿山。
这些海外流入的银子,令大明官员士大夫癫狂,尤其沿海官商军民,无不参与走私。
其实倭国也不缺银矿,不过朝廷断了倭国贡贸,我怀疑宁波争贡事件是葡夷暗中搞鬼。
如此一来,葡夷不用万里迢迢从西方运银子,在中倭之间倒买倒卖,就能获取巨利。
事实也是如此,倭国内乱连年,各地大名都离不开葡夷走私的明国火硝、铁料、生铅。
大明海疆更乱,自打葡夷到来,倭患愈演愈烈,所谓海商巨寇,无一不是葡夷走狗!”
他见老唐脸色变得阴沉,看来是听进去了,便不再过多解释,毕竟事实就在那里摆着。
嘉靖二十七年,朱纨捣毁双屿时候,海贼王许栋、铁船王李待问,都是葡夷走狗,汪直之辈更是走狗的走狗,朱纨乘胜南下再捣月港,走马溪大捷,杀死五百余葡夷,天下皆知。
不像后世国人,被西方伪史伪世界观主导的教育体系洗脑,深信西夷来华是传播文明。
他顿了顿,容老师消化一下,接着道:
“老师让泉州永宁卫镇抚王世实随军,想必对本地卫所通番走私知之甚深,卫官世袭,又与地方士绅联姻,沆瀣一气是必然。
闽粤沿海无人不通番,小民所能做的是接济,就是贩运鱼米等日用,与停泊近海岛屿的外国船只做小规模交易,或出卖劳力、打探消息。
胆大者百十为群,筹集货物与番舶贸易,一旦被官兵发觉,即遭到镇压,因为走私被一群势力凌驾于地方衙门和卫所之上的豪强垄断了。
乡绅豪强才是大奸大恶,他们将拥有的权力和资本租给武装海商,也就是许朝光、严山老之辈,不但坐享海贸巨利,还收取高利贷息。
老师,你剿杀许朝光、严山老之辈,其实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非担对走私产业链没有太大的破坏,反而帮地方士绅铲除了大隐患。”
他没再说下去,厅上安静下来,甚至能听清彼此的呼吸声。
老唐沉默良久,眸底激荡翻涌的风云渐趋缓和,沉吟着喝口茶,望向弟子道:
“照你这么说,开海岂不是个笑话?”
张昊苦笑道:
“我还记得老师说的朱纨遗言,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之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
学生观政实习期间,查阅府库典籍,看来看去,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我大明的兴衰成败,只围绕在一件事上,就是下西洋,自打郑和出海,权贵势要便盯上了海利。
都说当年的海图丢失了,船只朽烂了,其实下西洋的果子,都被士大夫瓜分继承。
除了首倡下西洋的永乐帝,其余皇帝只要动念下西洋,准没。”
老唐脸色大变,转眼望向厅外,眸光里淬着冰寒的锐利,怒斥道:
“说正事!”
张昊俯首作揖称是。
他故意提起诸帝的非正常死亡,除了一时感慨,还有试探之意,更是为了披肝露胆,表示信任和坦诚,以此来加深师徒感情。
看老师差点吓尿的模样,显然也察觉到,从宣宗到武宗的死亡,几乎个个都透着诡异,他撇开此事,直起腰,启齿回归正题。
“海贸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尤其是见不得光的私贸,南澳、月港这些海贼说穿了,就是地方官商的长工、捞钱工具。
没人愿意遭受压榨,何况这些人,坐大后定会反噬,老师灭了他们,却不敢牵连其余,即便没收船只,对士绅也影响不大。
胡建地少人多,离开海就不能活,本地乃至内陆百业,都因海贸走私而兴,大军前脚走,地方就会故态复萌,这是必然。
月港诸寨降贼,只能交由地方官处置,不说流放边塞的成本,其中很多水手会被掉包,海贸离不开这些人,走私还会照旧。
即便朝廷开海,倭患消失,又能如何?操持海贸的依旧是这些士绅,圣上若想从他们头上抽税,就算躲在西苑,也得死。
老师别嫌我说话难听,为了银子,他们可以把一切卖给葡夷,这是死局,学生只能慢慢想办法,眼下首务是斩断走私链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