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天依旧黑得深沉,赵祯就被叫起。
穿上仅次于衮服的朝会礼服,坐在前往大殿的御辇上,他手里紧紧攥着那几张叠好的“小抄”,心里默念着上面的要点。
紫宸殿内,文武百官早已按班次肃立。当少年天子的身影出现在御座前时,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有好奇,有审视,有期待,也有不动声色的观察。很多人都听说了昨日皇帝在福宁殿的“壮举”,想看看这位新君首次正式视朝,会有什么表现。
“升座——”礼官唱喏。
赵祯稳住心神,一步步走上御阶,端坐在那张宽大的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臣工,他看到了站在文官前列,神色平静的范仲淹,也看到了其他几位须发皆白、气度沉稳的辅政大臣,以及众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议政——”礼官再唱。
朝会正式开始。
首先出列的是一位官员,禀报的正是那份水患赈济之事。果然,他开口便是洋洋洒洒,从尧舜禹汤的治水功绩说到本朝仁德,从灾民疾苦说到皇恩浩荡,听得赵祯眼皮直跳,赶紧偷偷在袖中展开小抄,找到对应部分。
那官员说了快一刻钟,终于到了关键处:“……伏乞圣裁,拨付钱米,以拯黎民于水火。”
若是没有准备,赵祯可能就被这一大套说辞唬住,直接点头或者让宰相们去议了。但他此刻心中有底,等那官员话音落下,殿内稍静,他便按照小抄上的要点,开口问道:
“爱卿忧国忧民,朕心甚慰。然则,受灾三县,具体灾民几何,可有大略数目?所需钱米‘若干’,究系多少石、多少贯?堤坝损毁几处,亟待修复者几何?”
他的声音还带着少年的清亮,但问题却异常具体、犀利,直指核心。
“呃……”那奏报的官员显然没料到皇帝会问得这么细,一下子卡壳了,额角见汗,“这个……具体数目,州府还在加紧统计……堤坝损毁,约……约莫有五六处紧要……”
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许多大臣都惊讶地看向御座上的少年天子。以往这种奏报,皇帝多是象征性问几句,便交由政事堂(宰相机构)商议具体方案,没想到新君初次视朝,就问得如此细致。
赵祯没有穷追猛打,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却带着压力:“民生疾苦,刻不容缓。着该州府三日内,将详细灾民数目、所需钱粮确切预算、堤坝损毁具体情况图表,快马报来,不得再以‘若干’搪塞。政事堂根据具体数目,尽快拟定赈济章程。”
“臣……遵旨。”那官员暗暗松了口气,又觉得压力更大,连忙退下。
接下来,又议了几件事。赵祯虽然没有每次都发言,但每当有大臣奏报时,他都不再像刚开始那样茫然,而是能迅速抓住核心矛盾,偶尔插问一句,往往能切中要害。他袖中的那份“小抄”,给了他莫大的底气。
朝臣们心中的惊讶越来越浓。这位新君,似乎与想象中那个懵懂少年不太一样?虽然问的问题有时显得有些“过于实际”,缺乏点帝王心术的玄奥,但这份务实和条理,却让人隐隐看到了一种不同的风格。
端坐在御帘之后的刘太后,静静听着前朝的动静,手指轻轻敲击着凤椅扶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就在朝会平稳进行,赵祯渐渐适应了节奏,暗自庆幸自己准备充分时,一位身着御史官服、面容清瘦的官员,手持玉笏,稳步出列,声音洪亮地说道:“臣,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司马光,有本启奏!”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朗声道:“臣弹劾御膳房总管太监王德福,蛊惑君上,引入市井庖厨之术,紊乱宫廷膳食规制,更险些致使圣体涉险——其罪当严惩!并请陛下,远庖厨,正圣心,以示天下!”
矛头直指昨日的“锅气”事件!而且出手的,竟是未来那位以固执守礼着称的司马光!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