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刚回到府中,管家便匆匆迎了上来。
“侯爷,各处粥棚聚集了不少受灾的百姓,都是从关中各县赶来的。”
管家神色忧虑,“现在已有上万人,还在不断增加。”
叶凡眉头一皱,赶忙赶往各处赈灾点。只见赈灾的粥棚几里内,男女老少都有,身上还带着逃难的痕迹。
“侯爷!”
“侯爷来了!”
百姓们见到叶凡,纷纷起身行礼。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上前道:“侯爷,草民是华阴县的,蝗虫把庄稼吃光了,实在没法子,只能来长安求条生路。”
“是啊侯爷,我们都听说您在城外设了粥棚,就都赶来了。”另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说道。
叶凡扫视着这些百姓,心中暗自盘算。
蝗灾影响比预想的更大,如此多的百姓涌入长安。
若是有心人煽动,冲击皇城,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不必担心,既然来了长安,本侯定不会让诸位挨饿。”
叶凡朗声道:“各处粥棚早已备好粮食,先让大家填饱肚子。”
说完,他招手让管家安排给百姓分发食物。
看着这些百姓狼吞虎咽的样子,叶凡心中忽然灵光一闪。
这么多的劳动力,若是只让他们白吃白喝,不但浪费粮食,还容易生事。
何不让他们干活,既能解决生计问题,又能为朝廷建设出力?
这不正是后世的以工代赈吗?
正思索间,一名工部官员急匆匆赶来。
“侯爷!侯爷!”那人满脸兴奋,“大喜事,大喜事啊!”
“何事如此激动?”叶凡问道。
“水泥!水泥研制成功了!”
那人喘着粗气道:“按照您的方子,工部匠人日夜不停地试验,终于制出了合格的水泥!”
叶凡眼前一亮:“快,带我去看看。”
来到工部作坊,只见几名匠人正围着一块灰色的石块敲敲打打。
“侯爷请看,这就是用水泥浇筑的石块。”
工部郎中献宝一般地说道:“坚硬如石,而且还能防水!”
叶凡上前仔细查看,用手摸了摸,又让人用锤子敲击。
水泥块确实坚固,质量达到了要求。
“好!很好!”叶凡拍手称赞,“这下有办法了。”
他转身对工部郎中说道:“立即准备,我要进宫面圣。”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商议蝗灾后续事宜。
“陛下,关中受灾百姓大量涌入长安,已有万余人。”
房玄龄忧心忡忡:“若是再不妥善安置,恐怕会生乱。”
杜如晦点头附和:“是啊陛下,这些百姓吃饱了没事干,最容易被人煽动。”
李世民正皱眉沉思,见叶凡匆匆入殿,连忙说道:“叶凡,你来得正好。朝中正为安置灾民之事发愁。”
“陛下,臣正是为此事而来。”
叶凡拱手道:“臣有一策,既能安置灾民,又能为国建功。”
“哦?快快道来。”李世民眼前一亮。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侧目,等待叶凡的妙计。
“陛下,臣建议实行以工代赈之策。”叶凡踱步到殿中,“让这些灾民参与朝廷建设,以工换粮,以劳取酬。”
房玄龄疑惑道:“具体如何操作?”
“修路。”叶凡言简意赅,“修一条通往全国各地的直道。”
杜如晦皱眉:“修路?用什么修?况且耗费巨大,朝廷恐怕支撑不起。”
叶凡神秘一笑:“用水泥。”
“水泥?”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工部已成功研制出水泥,此物坚硬如石,防水耐用。”
叶凡解释道:“用水泥修筑的道路,不但坚固耐用,而且成本远低于石材。”
李世民来了兴趣:“此物当真如此神奇?”
“陛下请看。”叶凡招手,工部郎中抬着水泥块进殿展示。
李世民亲手摸了摸,又让内侍用刀划刻,发现确实坚硬异常。
“果然是好东西!”李世民赞叹道,“那修路之事,具体如何安排?”
“臣建议,先修通往突厥方向的直道。”
叶凡指着墙上的地图:“一旦突厥来犯,我军可迅速增援边关。平时也便于商贸往来。”
长孙无忌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军用价值极高。”
房玄龄也点头:“确实,有了这样的道路,运兵调粮都方便许多。”
“不止如此。”
叶凡继续道:
“水泥路平整坚固,马车行走速度可提升数倍。商旅往来更加便利,必能促进贸易繁荣。”
杜如晦算了算账:“若是贸易增加,关税收入也会大幅提升,足以抵消修路成本。”
李世民越听越兴奋:“还有什么好处?”
“百姓出行也将受益。”
叶凡笑道:“以往泥泞小道,现在变成平坦大路。雨天不积水,旱天不扬尘。”
“而且这些灾民有了活干,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为国出力。一举多得。”
长孙无忌拍手称赞:“叶侯此计,真是妙不可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