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江辰屿那看似温和实则淬毒的最后一句“问候”,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霍铭辰立刻加强了苏晚晚身边的安保,并让林枫全面监控网络舆情,尤其是与苏晚晚、霍氏以及“灵境”项目相关的任何风吹草动。他知道,江辰屿绝不会只是口头上威胁一句那么简单。
果然,平静仅仅维持了一天。
第二天清晨,一则由某知名财经科技媒体率先发布的深度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引爆,并迅速席卷各大平台。
报道的标题极具煽动性:《光环下的阴影:起底霍氏“灵境”项目核心技术疑云与学术伦理边界》。
文章并未直接重复路演现场那个记者低级的“抄袭”指控,而是采取了更迂回、也更阴险的策略。它用大量看似客观的笔触,详细“梳理”了江辰屿名下基金会早期资助的、与脑科学和生物识别相关的多项“探索性研究”,并列举了数位曾参与这些研究、后来或沉寂或转行的科研人员(其中隐晦地提到了李默的遭遇)。
文章的核心论点在于:霍氏“灵境”项目所宣称的“情感交互”与“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概念,与江城集团早期这些研究方向存在“令人惊讶的契合度”。它没有直接说霍氏抄袭,而是不断暗示,霍铭辰是否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渠道”,获取并利用了这些早期研究的思想精华,并质疑霍氏在技术伦理审查上是否存在“急功近利”的模糊地带。
更险恶的是,文章配图里,除了晦涩的技术框图对比,还刻意选取了一张苏晚晚与霍铭辰在路演后台低声交谈的抓拍照。照片角度刁钻,苏晚晚微微蹙眉看着手中平板(上面是“灵境”的UI设计稿),霍铭辰侧身靠近,仿佛在耳语。图片说明写道:“霍氏继承人与其女友,亦是项目核心设计成员,正密切沟通。据悉,该成员与霍氏实验室数据接触权限极高。”
(承)
这篇报道,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瘟疫,迅速扩散。
“我的天,所以霍铭辰可能是利用了别人早期研究的想法?”
“技术伦理这个问题很敏感啊,如果真的是在灰色地带……”
“那个苏晚晚权限那么高?她一个设计系的,能接触到核心数据?”
“细思极恐,难道之前陈浩叶薇薇他们出事,也和这个有关?灭口?”
各种猜测、质疑和阴谋论如同野草般滋生。虽然霍氏公关部第一时间发布了措辞严厉的声明,驳斥报道不实,并展示了完整的专利文件,但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造成。“技术疑云”和“伦理阴影”这两个词,如同跗骨之蛆,紧紧黏在了“灵境”项目乃至霍铭辰和苏晚晚的身上。
霍氏股价应声下跌。几个原本有意向的投资方打来了措辞谨慎的问询电话。
“他在混淆视听,转移焦点。”霍铭辰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负面评论,眼神冰冷。江辰屿这一手很高明,他成功地将自己那更危险、更越界的人体实验嫌疑,偷换概念成了霍氏可能存在的“学术借鉴”和“伦理模糊”问题,并把苏晚晚也拖下水,暗示她可能是不当信息传递的渠道。
苏晚晚坐在他旁边,脸色也有些苍白。她不是害怕自己被非议,而是愤怒于江辰屿这种颠倒黑白、将脏水泼向守护者的行为,更担心这会对霍铭辰和“灵境”项目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我们不能只被动澄清。”苏晚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他抛出了‘早期研究’,那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些研究的‘后续’,找到他进行非伦理人体实验的直接证据?李默笔记本里那些音频和照片,能不能挖出更多东西?”
霍铭辰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没错。林枫已经在全力破解那份加密的PDF和音频文件。江辰屿想用舆论拖住我们,我们就必须在他彻底洗干净手之前,找到他的命门。”
(转)
就在霍铭辰团队全力反击,试图从技术层面找到突破口时,一封没有署名、只用普通快递寄到苏晚晚宿舍的匿名信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信封里没有信纸,只有一个普通的U盘。
叶晓萌帮苏晚晚取回快递时,还嘟囔着:“谁啊这么老土,现在还寄U盘?”
苏晚晚却心中一动,有了某种预感。她立刻联系了霍铭辰,两人再次来到了校外那间安保严密的工作室。
将U盘接入完全物理隔离的电脑后,里面只有一个音频文件。
点开播放,一段经过处理的、明显是偷录的对话传了出来——
一个声音略显年轻,带着迟疑(经过处理,但能听出是李默):“……江总,这样真的没问题吗?在志愿者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收集脑波数据,这……这违背了科研伦理……”
另一个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感(赫然是江辰屿!):“李默,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争议。我们是在探索未知的边界,些许非常规手段是必要的。你放心,数据会严格保密,用于崇高的科研目的。而且,基金会会给参与项目的每个人,包括你,足够丰厚的回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心尖重置:学神溺宠满分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心尖重置:学神溺宠满分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