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有点门道……”他喃喃自语,“火焰亮到发白的时候……好像出来的东西……是不太一样……”
他没有完全承认秦战这套“歪理邪说”的正确性,但他开始愿意去思考这些记录背后的意义。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对于“炒钢”法,秦战同样进行了流程梳理和初步的原理阐述(基于氧化脱碳的朴素理解),并记录了不同炒炼时间、搅拌力度对最终熟铁块质量的影响。
除了技术流程,秦战还让猴子绘制了大量的图样。泥模的各种结构图、高炉的剖面示意图(标注了鼓风口、炉缸等部位)、炒钢炉床的示意图、甚至各种工具的图样……力求直观、清晰。
时间在笔尖与木板的摩擦声中飞速流逝。工棚里堆放的、记录着心血和智慧的木板、树皮越来越多,渐渐垒成了厚厚的一摞。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从经验到记录,从模糊到清晰,从孤立到关联。一个粗糙却完整的、关于泥模铸造和初级钢铁冶炼的“技术体系”,正在这硝烟与尘土弥漫的边关工棚里,悄然成型。
这天傍晚,吴逵再次来到了工棚。他没有带随从,独自一人,像是寻常巡视。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那摞厚厚的记录资料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块木板,上面画着高炉的剖面图,线条虽然稚拙,但结构清晰,标注明确。
“这些都是……你们弄出来的?”吴逵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回百将,是这两个月来的部分记录和总结。”秦战平静地回答。
吴逵又翻看了几块记录着泥料配比和失败案例的木板,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他虽然是军人,但也接触过一些军械营造,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甚至有些“较真”的记录方式。
“看来……这两个月,你们没有虚度。”吴逵放下木板,目光复杂地看了秦战一眼,“这些东西,比我想象的……要扎实得多。”
他走到那几块新炼出的、经过炒锻的熟铁块前,拿起一块,掂了掂,又看了看旁边那把已经入鞘的短刀。
“王令史那边,我已经派人去打探过风声。”吴逵话锋一转,语气低沉,“咸阳……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关注这边。将作监内部,对此事争议很大。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边卒胡闹;也有人……极为重视,甚至惊动了一些真正的大人物。”
他看向秦战,眼神锐利:“你们这套东西,还有你这个人,现在已经不仅仅关乎两个月之期的交割了。它成了一块试金石,也成了一块招祸的招牌。交割之日,恐怕不会平静。”
秦战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百将提醒,卑职心中有数。”
吴逵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背着手离开了工棚。
秦战看着他的背影,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他转身,看着工棚里那摞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记录,看着那些在火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铁块,看着身边这些经历了磨难却更加坚定的面孔。
体系已初成,利刃已铸就。
接下来,就是亮剑的时刻了。
只是,这剑锋所向,是通达朝堂,还是……血溅五步?
秦战握紧了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第三十四章 完)
喜欢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