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战那句“活下命来”的质问,如同带着倒钩的鞭子,抽散了淳于越凝聚起来的所有气势,也抽碎了某些根深蒂固的虚伪。老博士踉跄一步,若非身旁同僚搀扶,几乎要瘫软在地。他脸色灰败,嘴唇哆嗦,那双曾经清澈执拗的眼睛,此刻只剩下被残酷现实击穿后的空洞和茫然,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大殿内,属于儒家“道统”的那股无形压力,仿佛被戳破的皮囊,瞬间泄了气,只留下难堪的死寂。
嬴疾敲击玉圭的声音,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稳定。他没有去看失魂落魄的淳于越,目光重新落回秦战身上,那深邃的眼底,似乎有什么东西沉淀了下来,变得更加幽深难测。
“秦卿。” 他开口,声音平稳,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从未发生,“阵法之争,道统之辩,皆可暂置。”
他轻轻抬手,指向那幅依旧展开的巨大地图,指尖划过渭水,划过矿藏,最终落在那片广袤的、代表着未知与可能的空白区域。
“寡人予你栎阳之地,予你试错之权,非是让你固守一隅,闭门造车。”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导向,“你既有改良军械、提升运输、增益农事之能,便当思虑,如何将这些‘土法子’,用于强国富民之大道。”
话题,在嬴疾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间,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意义深远的转向。
不再局限于一场战斗的胜负,一种技术的优劣,甚至不再纠缠于仁义与功利的古老辩题。而是直接指向了最核心、也最实际的命题——如何将秦战所代表的这种“不一样”的能力,转化为整个秦国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
这才是君王真正关心的东西!这才是嬴疾顶着压力,给予秦战机会的根本原因!
秦战心脏猛地一缩,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他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考题,比应对淳于越的责难更加凶险,也更加重要。展示价值,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把好用的“刀”,更是一个能带来系统性改变的“引擎”!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再次投向那幅精细的舆图。那上面蜿蜒的线条、密集的标注,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地理符号,而是一个亟待优化和激活的巨大系统。
“王上,”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和兴奋而略带沙哑,但思路却异常清晰,“臣以为,强国富民,首在‘流通’与‘增效’。”
他用了两个对这个时代而言颇为新颖的词汇,但结合他的手势和指向,意思却不难理解。
“流通”,指的是物资、信息、人员的流动效率。
“增效”,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成果。
“渭水漕运、道路改良,乃为‘流通’。”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让关中之粮,能更快运抵边关;让巴蜀之盐铁,能更便捷输入腹地;让各地物产,能互通有无。流通顺畅,则物尽其用,民无匮乏之忧,军无后勤之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代表矿藏和农田的符号。
“而‘增效’,则在于工具与技术。” 他的语气变得坚定,“改良农具,精进耕作之法,则同样土地,可产更多粮食;改进采矿、冶炼之术,则同样人力,可得更多精铁;统一营造标准,优化工艺流程,则同样工时,可出更多、更精良的军械与器物!”
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将之前在边关、在栎阳初步实践的想法,与整个秦国的宏观图景结合起来。
“譬如,” 他指向地图上栎阳的大致位置,“臣于栎阳,若能以新法,将那片荒地,在三年内,变为可稳定产粮之田,或建成可稳定产出铁器、砖瓦之工坊。其所产,可供应当地,可输往咸阳,亦可就近支援边军。此一地之‘增效’,若能推而广之,及于关中,及于巴蜀,及于整个大秦……”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个点的成功,如果能被复制、推广,所带来的整体国力提升,将是天文数字!
这不再是局限于“打狗阵”的战术奇谋,也不是“秦泥”的单项技术突破,而是一种着眼于全局、致力于提升整个国家运行效率的宏观战略思维!
大殿内再次响起了压抑的议论声。这一次,议论声中少了许多敌意,多了许多惊愕和深思。即便是那些对秦战抱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所描绘的图景,虽然大胆,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可操作的逻辑链条。
嬴疾的身体微微前倾,他敲击玉圭的手指不知何时已经停下,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灼灼地盯着秦战,仿佛要将他脑海中构建的那个“流通与增效”的新世界看个清楚。
“推而广之……” 嬴疾缓缓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中听不出情绪,“谈何容易。”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最终落回秦战身上,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旧有法度,如何应对?既得利益,如何平衡?万千黎民,如何引导?各地情势,如何统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