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宿醉带来的头痛还未散去,刘成便已按捺不住。
他要开始行使自己“屯田监军”的权力了。
用他的话说,便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殷切期望”。
朱棣依旧表现得极为配合。
他推掉了所有军务,亲自陪着刘成,去视察那片新开垦出来的屯田区。
十一月的北地,天寒地冻。
干冷的风卷着沙砾,刮在脸上如同刀割。
刘成裹着一件厚实的狐裘大氅,手上还捧着一个雕花黄铜手炉,指望能汲取一丝暖意。
可他依旧冻得嘴唇发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他的目光扫过不远处。
那些士兵只穿着单薄的冬衣,正吆喝着号子,用锄头奋力刨着上冻的硬土,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
“将士们,真是辛苦了啊。”
他呵出一口白雾,对着身旁的朱棣感叹道。
“有王爷这样的贤王亲身表率,将士用命,何愁大事不成?”
朱棣的视线落在那些士兵身上,语气听不出什么波澜:“都是为了大明江山。”
刘成呵呵一笑,不再接话。
他的目光开始在广阔的田垄间游移,像一只盘旋的秃鹫,搜寻着地上的腐肉。
他是在找茬。
很快,他找到了。
他抬起那根保养得宜、白净修长的手指,指向远处一片刚刚用石灰线画出边界的荒地。
“王爷,那片地,似乎有些不对劲吧?”
朱棣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脸上没什么表情:“哦?公公有何高见?”
刘成清了清嗓子,端起了监军的架子,不阴不阳地说道:
“咱家记得,陛下在圣旨里说得很清楚。”
“准许王爷屯田的,是永平府西郊,那块三百顷的官地。”
“可据咱家目测,王爷这开出来的地界,怕是不止三百顷吧?”
他身边一个机灵的小太监立刻凑了上来,尖着嗓子附和道:
“回公公,奴婢昨日特意核对过堪舆图。”
“王爷这片屯田区,南北长,东西宽,算下来,少说也有四百五十顷了!”
刘成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看着朱棣,脸上依旧挂着笑,可那笑意却像冬日的冰棱,透着寒气。
“王爷,这……您总得给咱家一个说法吧?”
他这是试探。
试探朱棣的底线。
也是立威。
他就是要让这满营的骄兵悍将都看清楚,他刘成,可不是来这儿当摆设的。
朱棣尚未开口。
他身后负责屯田事务的指挥佥事张玉,已经按捺不住了。
他是个肠子通到底的武将,最见不得这种夹枪带棒的阴阳怪调。
张玉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解释道:
“刘公公,您有所不知。”
“那三百顷,是能直接耕种的熟地。”
“旁边多出来的一百多顷,都是些石头多、草根深的硬地,根本没法下种。”
“将士们是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先把地开出来,慢慢养着,等明年开春,兴许也能种些豆子。”
“这,总不算违背圣旨吧?”
刘成细长的眼睛朝张玉一瞥,语气骤然转冷。
“咱家在跟王爷说话。”
“你一个指挥佥事,有你插嘴的份吗?”
张玉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他还想争辩。
朱棣却伸出手,不轻不重地按住了他的胳膊。
朱棣转向刘成,微微一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张玉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公公别跟他一般见识。”
“这地的事,确是本王的疏忽,没有提前向公公报备。”
“这样吧,多出来的地就先搁置,等本王修书一封,向父皇请示之后再做定夺,如何?”
他的态度谦恭到了极点。
那样子,仿佛真是他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
刘成感觉自己蓄满力的一拳,又打在了棉花上。
他不甘心。
他的视线越过朱棣,再次落在了那些挥汗如雨的士兵身上。
很快,他又找到了新的目标。
“王爷,咱家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公公但说无妨。”
刘成指着一个正赤着上身、奋力挥舞锄头的魁梧士兵说道:
“您看那名军士,龙精虎猛,孔武有力,一看就是个上好的战兵。”
“陛下让王爷屯田,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可不是为了让王爷把精锐战兵都变成拿锄头的农夫。”
“如此本末倒置,万一蓝玉那反贼趁机来犯,岂不贻误军机?”
“依咱家看,这屯田的活,还是该让那些上了年纪的、体弱的辅兵来做才对。”
“战兵,就该在营里好生操练,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字字句句都占着军国大事的理。
丘福再也听不下去了。
他闷哼一声,上前一步。
那山峦般魁梧的身材,直接将刘成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
他瞪着一双铜铃大眼,死死地盯着刘成。
“公公,此言差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