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这堵高高的红墙,从来都挡不住消息。
朱棣那份泣血的奏折,还有那支被朱元璋踩得粉碎的千年老人参,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仅仅过了一个时辰,就传到了东宫。
此刻,东宫书房内的气氛,与养心殿的死寂截然不同。
这里烧着清淡的龙涎香,炭盆里的火也刚刚好,把屋子熏得暖洋洋的。
兵部尚书齐泰,正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相对而坐。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子压抑不住的兴奋劲儿,那表情就像是刚捡了大元宝,却又不敢当街大笑一样。
“啪!”
齐泰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都跳了起来。
“妙啊!真是妙极!”
他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语速极快:“这燕王病得太是时候了!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万岁爷要召诸王回京的时候病了!这一病,等于是把他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黄子澄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虽然极力保持着读书人的风度,但眉眼间的喜色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此乃天意。”
他放下茶盏,微微一笑,“燕王此举,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在往万岁爷的心窝子上插刀子。万岁爷最恨什么?最恨的就是被人欺瞒,被人要挟!”
“不错!”齐泰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黄子澄,“万岁爷若是一时心软,这事儿兴许也就拖过去了。但现在燕王这一封奏折,还附上那虎狼之方,摆明了就是不想来!”
“装病?”齐泰冷笑一声,“这是欺君大罪!真病?那就是天不佑燕庶人,正是削藩的大好时机!”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光芒。
那是野心,也是杀机。
他们作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心腹,最大的心病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尤其是那个坐镇北平、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简直就是悬在太孙头顶的一把利剑。
现在,这依然利剑自己生了锈,钝了口,甚至还主动把把柄递到了他们手里。
“走!”
齐泰一把抓起放在椅子上的官帽,往头上一扣,“这就去找太孙殿下!这火已经烧起来了,咱们得再添上一把柴,让它烧得更旺些!”
黄子澄也跟着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冠,点了点头:“正该如此。这不仅是为国除患,更是为太孙殿下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两人快步走出书房,穿过两道回廊,正好碰上几个小太监在扫雪。
“太孙殿下在哪儿?”齐泰急声问道。
“回大人话,殿下正在暖阁读书呢。”小太监赶紧跪下回话。
两人也没多废话,直接朝着暖阁而去。
到了暖阁门口,甚至都没让太监通传,直接在门外高声道:“臣齐泰、黄子澄,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太孙殿下!”
屋里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进来吧。”
两人推门而入。
只见朱允炆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卷书,但眼神却有些飘忽,显然并没有在看。他面前的桌案上,也放着一份抄录过来的奏折——正是朱棣那份。
看到两个心腹进来,朱允炆放下书,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你们也是为了四叔的事来的吧?”
朱允炆叹了口气,“孤刚才也看到了四叔的奏折。听说……皇爷爷发了好大的火?”
他性子柔弱仁厚,虽然也知道藩王势大不好,但毕竟还是顾念着那点血脉亲情。
“殿下!”
齐泰上前一步,神情严肃,“燕王此举,居心叵测啊!”
“哦?”朱允炆微微一愣,“四叔说他旧伤复发,连药方都呈上来了。孤方才问过太医,那药方极险,若不是真的病入膏肓,谁敢这么吃?或许……他是真病了?”
“殿下!”
这回说话的是黄子澄。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也不起来,仰起头,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
“殿下仁厚,念及叔侄之情,这是殿下的恩德。但殿下有没有想过,燕王早不病晚不病,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病了?”
朱允炆迟疑了一下:“许是巧合?”
“这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齐泰在旁边接话道,“这分明就是为了抗旨不遵!是为了要挟万岁爷!是为了保住他手里的兵权!”
“殿下试想,若是这次让他以此借口蒙混过关,那以后呢?以后晋王、宁王是不是也要病一场?那这召藩回京的旨意,岂不成了废纸?朝廷的威严何在?太孙殿下的威严何在?”
这一连串的反问,让朱允炆有些招架不住。他本来就耳根子软,现在被两个老师这么一激,心里那点犹豫也开始动摇了。
“那…依二位师傅之见,该当如何?”朱允炆问道。
黄子澄依然跪在地上,但他挺直了腰杆,眼睛里闪烁着名为“忠臣”的光芒。
“殿下,此乃天赐良机啊!”
“如今万岁爷正在气头上,心中定是疑窦丛生。这时候,若是殿下能主动站出来,替万岁爷分忧,那便是大大的孝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