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认知,让她心中莫名地生出一丝慌乱,一丝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于自身“不同”的焦虑。但秦烈焰毕竟是秦烈焰,她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者说,她会用更直接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她猛地一甩头,火红的发带在空中划过一个利落的弧度,看向沈青棠,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熟悉的、毫不退缩的火焰,大声宣告道:“沈姐姐!你别以为这样跟我说些好听的,让我看了些好看的,我就会放弃书生了!”
她的声音很大,惊得前面的辛诚都勒住了马缰,回头望来,脸上带着些许愕然。
沈青棠倒是神色不变,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下文。
秦烈焰策马往前几步,几乎与沈青棠并辔,目光灼灼地先瞪了辛诚一眼,然后再次看向沈青棠,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霸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寻求认同般的执拗:“带我出来看这个世界的人,可是他!”她用力指了指辛诚,“是他答应带我看遍山河的!所以,他得对我负责!别想甩掉我!”
这话语直白、霸道,甚至有些蛮不讲理,却奇异地贴合她的性格。她不是在宣示主权,更像是在确认一种联系,一种她与辛诚、与这个新世界之间,由她单方面认定并坚决维护的纽带。辛诚带她出来,她便认定了他,这在她简单直接的世界观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辛诚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斥责?她并无恶意。答应?那对沈青棠又算什么?他下意识地看向沈青棠。
沈青棠迎上秦烈焰的目光,没有恼怒,没有讥讽,只是平静地,甚至带着一丝了然的温和,轻轻颔首:“秦姑娘率真烂漫,辛诚能得你如此看重,是他的缘分。”她顿了顿,话锋微转,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只是,前路漫漫,世间风景各异,人心亦复如是。负责二字,重若千钧,非一时意气可承。我们……且行且看吧。”
她没有针锋相对地反驳,也没有退让分毫,只是将问题轻轻地搁置,指向了未来。这份从容与智慧,让秦烈焰一时间有些语塞,她习惯了直来直往的碰撞,对于这种绵里藏针的应对,反而有些无从着力。
她皱了皱鼻子,哼了一声:“看就看!反正我跟定他了!”说完,一扬马鞭,跑到队伍最前面去了,只是那背影,多少带着点赌气的意味。
辛诚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感激沈青棠的体谅与大气,也对秦烈焰的执着感到头疼,更对自己身陷这情感漩涡而有些无力。他轻轻叹了口气,对沈青棠投去一个饱含歉意与感激的眼神。
沈青棠回他以浅浅一笑,摇了摇头,示意无妨。她了解辛诚,知道他重诺,更重情。秦烈焰于他,有救命之恩,有共患难之义,他无法狠心割舍,这正是他“诚”的一面。而她,既然选择了与他同行,便要接受他的一切,包括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债。只是,心中那一点细微的酸涩,却如同江南的梅雨,悄无声息地浸润开来,唯有自己知晓。
队伍继续前行,气氛却因这小小的插曲,变得微妙而沉默。前方,是漫漫长路,是未知的天墉城,也是三人之间,亟待厘清的情感迷局。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方草原。
与西域初春的荒凉不同,这里的草场已经开始泛出隐约的绿意,辽阔无边,像一块巨大而柔软的地毯,一直铺展到天际。风过草低,可见成群的牛羊,如同散落的珍珠。
陈潇站在一处地势略高的丘陵上,身披一件厚重的玄色大氅,抵御着草原上依旧料峭的寒风。他面前,是一座初具雏形的土木结构堡垒——这是他设计的,位于大明与草原部落交界处的第一个官方贸易前哨站,他称之为“互市榷场”。
榷场的选址经过精心计算,靠近水源,背靠山丘,易守难攻。规划中,这里不仅有进行交易的市集区域,还有供双方商人歇息的客栈、货栈,甚至有一个小型的医馆和负责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官署。堡垒的墙体采用了改良的夯土技术,并预留了安置小型火炮的位置,既体现了开放贸易的诚意,也暗藏了足够的防御力量。
几名工部的官员和军中的匠户领队正围在他身边,听他做着最后的安排。
“……市集区的排水沟必须再加深一尺,草原夏季雨水集中,不能有积水。货栈的地基要垫高,防潮防鼠。”陈潇的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不容置疑,“官署旁边的空地,留出来,我会奏请陛下,从京中调派通晓双方语言、熟悉贸易律法的吏员常驻于此。纠纷处理,必须公正,既要维护大明商贾利益,亦不可欺压蒙骗部落牧民,目光要放长远。”
“是,陈大人。”官员们恭敬应声。他们对这位年纪轻轻却深得帝心,且总能拿出些闻所未闻却又极为有效方案的“陈大人”,已是心悦诚服。
“与附近几个大部族的接洽如何了?”陈潇转向身边一名负责外交事宜的属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致诚请大家收藏:(m.20xs.org)致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