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低声问道:“若百姓不信,反觉我方刻意抹黑,该如何是好?”
三皇子冷笑一声,眸中寒光闪烁:“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握话语权。 百姓只知朝廷是正统,谁敢质疑圣旨?只要我们先声夺人,占据大义,林烨纵有千般道理,也成不了气候。等大军一到,剿灭叛逆,再将他的‘伪军’‘伪政’尽数焚毁,史书上,只会留下‘三皇子平定北境之乱’的功绩!”
他负手立于窗前,望向北方夜空,语气森然:
“林烨,你赢了一仗,但——舆论之战,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京都城外,驿道长亭。
细雨如丝,清议使团的车队整装待发。十余名身着青衫、头戴方巾的士人肃立亭中,手持朝廷符节,神情庄重。为首的清议使姓周,名文远,乃国子监博士,素以“刚正不阿”着称,是三皇子亲自点选的“舆论先锋”。
三皇子亲至长亭送行,身后随从捧着锦匣,内装御赐玉带、《圣谕广训》与一封亲笔手书。
“周先生,”三皇子执其手,语气恳切,“北境百姓久处边陲,易受蛊惑。林烨以‘护国’为名,行叛逆之实,若不及时正本清源,恐民心倒向贼寇,社稷危矣。”
周文远躬身一礼:“殿下忧国忧民,臣等岂敢不效死力?我等此去,不为权势,只为正道。将以圣人之言,破妖言之妄;以朝廷之恩,化愚民之惑。”
三皇子含笑点头,亲自将锦匣递上:“此去千里,风霜劳苦。本王已命沿途州府为诸位提供便利,凡有阻挠者,皆可持节先斩后奏。记住——你们不是去讲理的,是去定调的。 北境的民心,必须回到朝廷这边。”
他压低声音,只对周文远一人道:“若遇顽固不化之地,可联合当地士绅,设‘忠义祠’,立‘叛逆碑’,将林烨及其党羽之名刻于其上,世代唾弃。人心,是要靠仪式来驯服的。”
周文远瞳孔微缩,随即郑重叩首:“臣,领命。”
车队启程,马蹄踏破雨幕,向北而去。
三皇子立于长亭,望着远去的车影,嘴角浮起一丝冷意。
身旁幕僚低声道:“周博士素有清名,若他途中察觉我方刻意夸大,甚至伪造证据,恐生变数。”
“清名?”三皇子轻笑,“清名之人,最怕的不是真相,是‘失节’。他若敢质疑本王的诏令,便是与叛逆为伍,清名立毁。他不会的——真正干净的人,最怕沾上污名。”
他转身登车,留下一句轻语:
“让他们去‘教化’百姓吧。等他们把林烨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我们的大军,也就到了。”
(第四十九章完)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