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物?朱元璋的麦麸饼差点掉在地上。他见过各种军粮,有蒸饼、有糗粮、有肉干,却从未见过这般精致的,还配着五颜六色的。
画面拉近,能看到速食仙师将面饼和那些粉末颗粒一起放进一个白色的瓷碗里,然后提起一个冒着白气的水壶,往碗里注入热水。水汽腾腾中,面饼开始慢慢变软、舒展,原本干硬的块状渐渐变成了缕缕面条,那些翠绿的颗粒也膨胀开来,像是脱水的蔬菜重新焕发了生机。
就这?徐达有些疑惑,用热水泡饼?这能顶饱吗?
话音未落,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速食仙师盖上碗盖,只用手指在碗边轻轻敲了三下,然后就坐在桌边等待。不到三炷香的时间(后来精确到三刻钟),他掀开碗盖,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那是肉香、酱香、蔬菜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比御膳房的汤面还要诱人。
嘶——了望塔上的亲兵们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连徐达这样的硬汉,喉结都忍不住滚动了一下。
画面里,速食仙师拿起筷子,夹起一缕面条送入口中,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他吃得很快,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把一碗面连汤带水吃了个精光,最后还把碗底的汤汁都喝了,显然是美味又顶饱。
这......这就好了?朱元璋的眼睛瞪得溜圆。从撕开纸包到吃完,全程不过半个时辰,比生火做饭快了十倍不止!而且那碗面看起来分量十足,汤汁浓郁,比军中掺了野菜的麦饼强太多了。
画面切换到更让他震惊的场景:速食仙师从一个背包里掏出十几个同样的纸包,摞在一起还没有半块砖头高。他走到野外,不需要灶台,不需要铁锅,只要一瓶热水,就能快速做出十几碗热面。镜头扫过那些纸包上的字——红烧牛肉味香辣牛肉味海鲜味,竟有七八种不同的口味。
分量轻,易携带,还能快速充饥......徐达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甲胄,如果我军有这等干粮,何愁粮草不济?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注意到那些纸包非常轻巧,一个士兵的行囊里至少能装下十份;而且不需要生火,只需热水就能食用,在阴雨天气或者需要隐蔽行军时,简直是神物!最关键的是速度——三分钟就能让士兵吃上热乎的饭菜,这意味着军队可以省去埋锅造饭的时间,行军速度至少能提升三成!
看那面饼!朱元璋突然指着画面,定是用特殊法子制成的,又干又硬,便于储存!还有那些粉末,定是浓缩的肉汁菜料,才能让热水一泡就有如此香味!
当画面展示这种方便面(后来被称为速食饼)的储存时间——常温下可保存六个月时,朱元璋猛地将手里的麦麸饼扔在地上,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徐达!传朕旨意!立刻召集军中所有粮官、面匠、伙夫,到中军大帐集合!
末将领命!徐达抱拳行礼,转身时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像在奏响新的军歌。
***半个时辰后,北伐军的中军大帐里挤满了人。粮官们捧着账本,面匠们搓着手上的面粉,伙夫们还带着灶台的烟火气,所有人都盯着天幕上的速食饼,眼睛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都看清楚了?朱元璋站在帐中,腰间的宝剑还未出鞘,速食饼最关键的有三点:一是干硬耐储,二是轻便易携,三是速热即食。谁能造出这东西,朕赏他百两黄金,免他全家三年赋税!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一个老面匠颤巍巍地走出队列:陛下,老奴看那面饼,像是用极干的面坯压制而成,就像咱们做时反复烘烤,把水分都烤干,这样才能放得久。
粮官补充道:末将觉得,那些粉末定是用肉干、菜干磨成的,就像军中的肉脯粉,只是做得更精细些。热水一泡,就变回了肉菜的味道。
一个负责埋锅造饭的伙夫突然喊道:陛下!末将知道怎么让它快速变热!咱们可以用双层的竹筒,外层装滚烫的石子,内层放饼和料包,不用生火也能加热!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拿起案上的竹笔,在羊皮纸上快速记录:压制干面坯、磨制浓缩料、双层加热筒......很好!现在分三组,面匠组负责做压缩面饼,粮官组负责研制浓缩料包,伙夫组负责造加热筒,限你们三日之内做出样品!
遵旨!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连帐外站岗的士兵都感受到了这股热情,忍不住踮脚往帐内张望。
朱元璋走到帐外,望着天幕上还在播放的速食仙师泡面条画面,突然想起自己在皇觉寺当和尚时,为了一口热粥要等上大半天的日子;想起在滁州打仗时,将士们分食一碗野菜汤的艰难;想起那些因为断粮而倒在路边的弟兄......如果早有这速食饼,是不是能少牺牲一些人?
传谕下去,他对身边的内侍说,让工部立刻研究这速食饼的做法,不仅要给北伐军用,还要推广到各地驿站、灾荒地区。以后百姓赶路、遭灾时,至少能有口热乎饭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