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停在路边?马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不怕被人偷走?不怕被人破坏?
在唐朝,别说车马,就是一把好点的刀都得锁起来,哪见过这么贵重的物件随便扔在路边的?
画面里的似乎猜到了他的疑惑,笑着说:当然有规矩,乱停乱放会罚款,故意破坏要赔偿。不过最重要的是信用,大家都自觉爱护,这东西才能长久存在。
信用......马周喃喃自语,这个词让他心头一动。他想起自己制定的官员考绩制度,不就是靠着二字约束官员行为吗?
此时的大明宫紫宸殿里,李世民也正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眉头微微蹙起。
这铁驴倒是精巧。李世民手指轻叩御案,不用喂食,不用歇息,比马方便多了。只是......他看向旁边的房玄龄,玄龄,你说这东西真能随便放在路边?我朝长安,就是拴在桩上的马都时有被盗,何况这无人看管的铁驴?
房玄龄捋着胡须,若有所思:陛下,臣倒觉得这法子的精髓不在铁驴,而在那随取随放的规矩。您看画面里,虽然没人看管,但人人都按规矩取用,这背后一定有一套管理办法。
旁边的杜如晦补充道:而且这铁驴只适合短途,正好弥补我朝驿站的不足。现在驿站的马匹主要用于长途驿传,官员在城里办事,还是得靠步行或马车,若是能在城里设些公用马桩,让官员随用随还,岂不是能提高效率?
李世民眼睛一亮:公用马桩?这主意好!
他看着画面里穿梭在街道上的共享单车,突然想起前几天户部奏报,说各部门官员因为往返于不同衙署之间,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政务积压。若是能借鉴这随取随放的思路,在长安城的重要地点设置公用马匹,凭凭证取用,用完归还,定然能提高办公效率。
马周在哪?李世民突然问道,他最懂吏治和民生,让他来拟个章程!
太监刚要应声,殿外就传来马周的声音:臣马周,叩见陛下!
原来马周怕迟到,一路小跑赶到了皇宫,正好听到了君臣的对话。他喘着气进殿,顾不得擦汗就说:陛下,臣刚才在街头也看到了天幕,正想向陛下建言!
李世民笑道:正好,你说说看,这之法,能否用到我朝?
马周定了定神,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可行!不必用铁驴,可用马匹!在长安各坊和衙署附近设公用马桩,由金吾卫看管,官员凭令牌取用,用完归还,登记时间。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浪费民力,比人人养马更经济!
李世民拍案叫好,就按你说的办!马周,朕命你牵头,联合兵部和金吾卫,三日之内拿出具体章程!
臣遵旨!马周精神一振,刚才赶路的疲惫一扫而空。
李世民再次望向天空,画面里的还在穿梭,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铁马。他突然想到了更远的地方:不光是长安,全国的驿站都可以推广此法。驿站之间设公用马桩,驿卒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是不是能更快?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陛下的思路,已经从长安城扩展到了整个大唐的交通网络!
***三天后,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旁竖起了第一排公用马桩。
马桩是用结实的枣木做的,上面刻着官用公用四个大字,每个桩子旁都系着一匹健壮的驿马,马背上还备着简单的鞍具。旁边立着块木牌,写着使用规则:凭吏部签发的铜令牌取用,每次使用不得超过两个时辰,归还时需登记,逾期或损坏照价赔偿。
马周亲自在现场指挥,看着第一个试用的官员——礼部的一个主事,拿着铜令牌在马桩旁的登记薄上写下姓名和事由,然后解下马绳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比平时自己备马快了至少一刻钟。
大人,这马温顺得很!主事骑马跑了一圈回来,脸上带着惊喜,比下官自己那匹老马快多了!
马周点点头,又看向旁边围观的百姓。刚开始还有人担心这些公用马会被偷,可看到马桩旁有金吾卫值守,又听说用马需要令牌登记,都放下了心。
还是当官的好啊,有这公用马骑。一个卖胡饼的小贩感慨道。
旁边的书生却摇头:我看这法子好,省得每个官员都养马,浪费粮食。再说了,官员办事快了,对咱们百姓不也有好处?
很快,长安城里的公用马桩越来越多,从皇城根扩展到东西两市,甚至延伸到了曲江池和芙蓉园。官员们再也不用为短途出行发愁,迟到的人少了,政务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最受益的是负责传递公文的小吏。以前从吏部到户部,哪怕只有一条街的距离,也得靠两条腿跑,现在骑上公用马,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打个来回。
这天,马周正在查看公用马的使用记录,发现短短几天,登记薄已经写满了厚厚一本。他翻看着上面的名字和事由,嘴角忍不住上扬——光是减少官员在路上的时间这一条,就已经值回投入的成本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