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沉默了片刻,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他想起自己统一六国后,为了让天下人认同秦制,费了多少心血;想起那些因为衡器不公而引发的械斗,甚至动摇地方稳定。如果真能有这样一种公平衡器,不仅能促进贸易,更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公正,这比再多的严刑峻法都管用。
准奏!嬴政突然开口,声音响彻大殿,李斯,朕命你牵头,联合将作少府、太仆寺,务必仿制出这种公平衡器!需要什么人手、什么材料,尽管开口!朕要让大秦的每一个市集,都用上最公正的衡器!
臣遵旨!李斯深深鞠躬,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干劲。他知道,这不仅是在仿制一种衡器,更是在为大秦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散朝后,嬴政特意留下李斯。两人在偏殿里讨论了许久,从衡器的刻度如何与秦制的石、钧、斤、两对应,到如何在全国推广新衡器,甚至想到了要在新衡器上刻上字,彰显朝廷的权威。
李斯,嬴政看着窗外的宫墙,语气难得温和,如果这衡器真能让贸易公平,让百姓安心,那就是大功一件。你记住,朕要的不只是统一的度量衡,更是天下人对大秦的信服。
李斯重重叩首: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走出偏殿时,阳光正好照在李斯的朝服上,金线绣成的纹样在光下闪闪发亮。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还能看到天幕里那个显示着数字的电子秤,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第一步,先做出带刻度的衡器模型;第二步,在咸阳的市集试点;第三步,推广到全国......
***接下来的三个月,李斯几乎泡在了将作少府的工坊里。
工匠们按照他的描述,尝试制作带刻度的衡器。他们先是模仿杆秤的原理,在秤杆上刻上更清晰的刻度,再装上一个能滑动的指针,这样即便眼神不好的人,也能看清重量。可试了几次发现,这种改良的杆秤还是能作弊,只要稍微移动指针就会不准。
不行,得让指针自己动,不受人手控制。李斯看着失败的样品,眉头紧锁,就像天幕里说的,要自动知晓轻重
有个老工匠突然想起了什么:李相,咱们做的天平(秦代已有天平),两边平衡时指针会指在中间,要是在天平的立柱上刻上刻度,放上东西后,指针偏移的距离不就能显示重量了吗?
李斯眼睛一亮。他立刻让人找来制作天平的材料——一根坚硬的木柱,两端挂着托盘,中间装上能自由转动的指针,立柱上刻着均匀的刻度。当左边托盘放上物品,右边放上砝码时,指针会随着两边的重量差而转动,指向对应的刻度。
试一下!李斯亲自放上一个标准的一斤铜砝码,在另一边放上一块肉。指针果然转动起来,稳稳地指在了的刻度上。
成了!工坊里爆发出欢呼。
这种刻度天平虽然不如电子秤先进,却比传统的杆秤和天平进步了不少:刻度清晰,指针自动指向重量,作弊的难度大大增加。李斯又让人做了改良,给托盘装上防止晃动的挡板,给指针加上配重让它更灵敏,还根据不同的用途,制作了称小件物品的小天平(精确到两)和称大件物品的大天平(能称到石)。
试点那天,李斯特意选了咸阳最热闹的市集。当几个官吏抬着崭新的刻度天平走进市集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是什么衡器?看着好稀奇!
你看那刻度,比秤星清楚多了!
官府这是要换秤了吗?
李斯亲自演示用法。他拿起一块布,放在左边托盘里,右边放上标准砝码,指针缓缓转动,最后停在的刻度上(秦代一尺约23.1厘米)。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连之前那个用短尺骗人的商贩,都看得目瞪口呆。
从今日起,咸阳所有市集,一律使用这种公平衡器李斯高声宣布,官府会定期校验,如有私改者,严惩不贷!
商贩们虽然有些不适应,但看着那清晰的刻度和自动转动的指针,心里都明白——以后想缺斤少两,难了。
***让李斯没想到的是,刻度天平的推广比他预想的顺利得多。
百姓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新衡器。买粮食时,看着指针稳稳地指在的刻度上,不用担心商贩克扣;买布时,尺子上的刻度清清楚楚,不用再担心被短尺糊弄。市集上因为称重引发的争吵,减少了九成以上。
有个卖盐的老商贩,以前总被人怀疑秤不准,生意一直不好。换了刻度天平后,他特意把天平放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还主动让顾客自己看刻度,没过多久,生意就红火起来。他逢人就说:这新秤好啊,不仅公平,还能招揽生意!
消息传到其他郡县,郡守们纷纷上书,请求朝廷尽快给他们那里也配发公平衡器。李斯趁机奏请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衡器工坊,统一制作刻度天平和标准砝码,确保各地的衡器都精准一致。
秦始皇对此非常满意。在一次巡游时,他特意视察了当地的市集,看到百姓们用刻度天平交易,脸上都带着笑容,不禁对身边的李斯说:你做的这件事,比打一场胜仗还重要。这公平衡器,就是仙法安商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