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微观世界,竟如此奇妙!”利玛窦激动地说道,“这比我在泰西见过的任何景象都要神奇!”
旁白用激昂的明朝白话响起:“徐光启先生!利玛窦先生!天下工匠!华夏学子!此乃显微镜,异世神镜也!两片琉璃镜片,放大百倍,能让微小之物无所遁形!花粉如球,虫翅如网,水中有虫,纤维如管,天地玄机,尽在镜中!”
“显微镜...放大百倍...”徐光启浑身一震,激动地向前迈出一步,死死盯着天幕上的显微镜装置,“真能如此?若是能制出此镜,我们便能看清花粉、种子、药材的细微结构,《农政全书》的修订就能顺利完成,华夏科技也能更上一层楼!”
天幕上的画面开始详细拆解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原理:“简易显微镜,三步可成,明朝现有工艺完全能仿制——
第一,制作镜片。取优质透明琉璃,先切割成直径约一寸的圆形,去除边缘毛刺;先用粗沙(粒径较大的石英沙)打磨镜片两面,去除杂质和气泡,打磨至表面大致平整;再用细沙(粒径细小的石英沙)反复打磨,每面打磨三个时辰,确保表面光滑;最后用丝绸蘸取草木灰,轻轻抛光,直到镜片透明无划痕,能清晰反射光线。制作两片这样的凸透镜,一片作为物镜(靠近物体,焦距短,约半寸),一片作为目镜(靠近眼睛,焦距长,约一寸)。
第二,制作镜筒。取一节坚硬的竹筒(或硬纸筒),长度约一尺,直径约一寸,确保内壁光滑;将物镜固定在镜筒前端(靠近物体的一端),目镜固定在镜筒后端(靠近眼睛的一端),镜片与筒壁之间用松香密封,防止松动;调整两片镜片的距离,使物镜和目镜的焦点重合(可通过观察物体来调整,直到看到清晰的放大影像)。
第三,制作支架。用松木雕刻简易支架,支架底部为方形底座(稳定),顶部有一个可调节高度的夹子,将镜筒固定在夹子上;底座上放置一块木板,用于摆放观察物体(如花粉、昆虫翅膀、植物样本);支架可前后左右调节,方便对准观察物体。”
画面里,工匠一步步演示制作过程:切割琉璃、粗沙打磨、细沙打磨、丝绸抛光,每一步都清晰明了;竹筒切割、固定镜片、密封缝隙,操作简单;支架雕刻、安装调节装置,符合明朝木工工艺。解说词特意强调:“琉璃打磨关键在‘细’,粗沙去杂质,细沙找平整,丝绸抛光增透明;镜筒长度与镜片焦距匹配,是放大清晰的关键;支架稳定,才能避免观察时手抖看不清!”
“太简单了!我们能做!”李三激动地喊道,“琉璃打磨、竹筒制作、木工雕刻,都是我们的拿手活!只要照着天幕上的方法,定能造出显微镜!”
利玛窦也兴奋地说道:“子先兄,这显微镜的原理与望远镜同源,都是利用光线折射!只是镜片焦距不同,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显微镜则相反!有了天幕的详细步骤,我们定能仿制成功!”
徐光启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转身对李三和几名工匠说:“李三,立刻挑选最好的琉璃料,按照天幕所示,制作镜片;其他工匠,准备竹筒、松木,制作镜筒和支架;利玛窦先生,麻烦你协助我们计算镜片焦距,调整镜片间距;弟子们,记录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后续改进和推广!”
“遵命!先生!”众人齐声应和,脸上满是兴奋。之前的困惑与无奈一扫而空,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仿佛已经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
天幕上的画面还展示了显微镜的实际应用场景:徐光启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精准记录形态,修订《农政全书》;医生用显微镜观察药材,辨识真伪,提高诊疗准确率;工匠用显微镜检查琉璃表面,提升制作精度;学子们用显微镜观察昆虫、植物,激发探索兴趣。解说词强调:“显微镜之利,惠及农、医、工、学!观微知着,探索天地玄机,推动华夏科技再进一步!”
“太好了!真是神术啊!”庭院外的百姓们欢呼起来,虽然他们未必完全理解显微镜的原理,但看到天幕上展示的奇妙景象,都感到无比震撼。
天幕上的透明光芒渐渐消散,巨大的天幕缓缓收缩,最终消失在天空中。但徐光启府邸里的气氛却热烈得像烧开的水,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准备制作显微镜,弟子们忙着记录,徐光启和利玛窦则围在一起,讨论着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天幕消失后,徐光启府邸立刻变成了临时工坊,所有人都全身心投入到显微镜的仿制中。
首先是制作镜片,这是最关键也最耗时的步骤。李三挑选了三块最透明、无杂质的琉璃料,切割成直径一寸的圆形。第一步是粗沙打磨,他将琉璃片放在铺有粗沙的石板上,双手按住琉璃片,顺时针反复打磨,每面打磨一个时辰,去除琉璃表面的杂质和气泡。打磨过程中,不断加水冲洗,防止沙尘进入琉璃内部,影响透明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