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日正午,各朝每日以观天幕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日常,在时辰差不多时,时不时抬头望天。
而不久,天幕还未亮起,先是一阵低沉的铜管与定音鼓共振,厚重音浪裹挟着沉郁之意扑面而来;紧接着弦乐群骤然攀升,旋律线条凌厉如光刃,在前奏的铺垫下掀起层层音浪。
[下一刻,天幕画面骤然亮起,镜头顺着音浪俯冲,先落在黑檀木匣的长剑上——冷铁裹着鎏金星纹,在束光里泛着幽光。]
[紧接着贴着案几滑过:茶具与一面棋盘凝在光影里,镜头猛地拉远 雾霭里几柄长剑斜插地面,冷锋映着残光。]
[那方沉寂的棋盘竟轰然震颤,脱离案几,凌空升起!,镜头急速拉近,棋盘在视野中无限放大,原本清晰的木质格线仿佛活了过来,迸发出炽白的光芒,向四周急速延展、勾勒,化作一张笼罩天地的巨大光网。]
[光网之下,棋盘四周那些沉默的楼阁建筑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飞檐翘角,亭台楼榭,沿着光网的轨迹流转、重构,形成了一座立体城郭奇观。]
整个天幕,此刻已成了一座宏大而残酷的微缩沙盘,演绎着超乎凡人想象的星穹之战。
镜头的切换快如闪电,音乐与人影、流光、楼阁、巨响混溶为一,直看得天下万民心神摇曳,几乎窒息。
李龟年正在调弄琵琶,闻声猝然按弦。他凝听片刻,出声喟叹。妙极!
这音律如兵法,铜管列阵,弦乐奇袭,竟筑出座音声的城池!
说罢,他连忙吩咐弟子,让其记下节拍,自己则闭目轻叩节拍,前奏沉郁如乌云压城,骤转处恰似利剑破空——此非仙乐,实是战曲。
…………
[伴随着愈发激昂的乐章,如惊涛裂岸,似万马奔腾,天幕画面倏地定格于一列森然兵器架。寒光流转的剑戟斧钺之间,四个鎏金大字轰然浮现——「仙舟旧纪」!]
“这……这字……”
看到四个鎏金大字浮现天幕时,一位博士颤巍巍向前踉跄两步,枯瘦的手指在空中虚划那些似曾相识的笔画。
老博士的呼吸骤然急促——天幕上字,竟与李斯小篆如出一辙般。
他忽然忆起《史记》记载李斯乃奏同文书,浑身剧震:莫非...莫非当年秦皇统一文字,也是得了天幕启示?
这个念头令他几乎站立不稳,急忙扶住书案。
竹简在案上发出细碎声响,仿佛千年文脉正在眼前重新续接。
是了是了...老博士喃喃自语,《仓颉篇》所言颉首四目,通于神明,原非虚言!
“仓颉造字而鬼哭…”他盯着天幕上流转的金光低声念叨,“如今想来,哪里是鬼神惊泣…分明是仓圣观此天幕,悟得了星穹文字!”
他凝视天幕上流转的金光,恍惚看见两千年前同样仰望星空的先贤。
…………
与此同时,仓颉仰观天幕,见那四字其势恢弘磅礴。
他静立良久,忽觉灵台清明如洗,天地至理尽现眼前。
他取来龟甲兽骨,以石刀依照天幕文字的神韵刻画。
…………
李斯正为统一六国文字伏案疾书,顾不得观看天幕,忽闻殿外喧哗。
他蹙眉步出廊下,恰见天幕中「仙舟旧纪」四字如旭日初升。
此字...李斯口中低喃,指尖在官袍上急促勾画,非籀非篆,竟兼收列国笔意!
取新简来!
李斯盯着天幕上流转的金光,大笑出声:天赐法度!这才是万世可循的文字!
…………
[天幕中,一道穿云裂石的女声破空而来,声线似昆山玉碎又带凤鸣九霄之势,在编钟与笙箫的恢宏和鸣中层层攀升。]
[“昔有九艨冲,应帝诏求长生。”]
[“远辞天阙接羽使,复谒仙宫。”]
[清越的女声如昆山玉碎,伴着编钟的悠扬回响。但见无数星槎披着霞光掠过云层,银翼划出万千流光。倏忽间画面流转,现出九重宫阙中身着金色衣袍的帝王。]
[百官俯首间,那帝王对着身前躬身的臣子下着诏书。]
[“乘槎沧海隅,开天壤迎尘风。”]
[“补天法眼中,翾翔探虚空——”]
[“翾翔安有穷,逢敌诹沉仙艟。”]
[“岱舆翻涛殉火后,此兆始凶。”]
[只见原本骤然绽放光华,凝结成横贯天幕的金色符阵的仙舟正于虚空航行,画面一转,遭遇大敌的一艘仙舟坠毁。]
景元将军曾言仙舟本有九艘...这曲中岱舆,怕是陨落的三艘之一……
苏轼听着天幕中的曲音,面露恍然:难怪词中唱到此兆始凶,原是仙舟劫难的开端...
说着,苏轼摇摇头,心中痛惜:罗浮一舟便承载万千生灵,这岱舆仙舟坠毁时...
不知多少人家,顷刻间化作星尘。
窗外传来孩童嬉闹声,苏轼轻叹:“仙舟虽似仙家地界,其战乱时死伤与凡间相比,更甚许多啊!”
…………
[“金人乱三众,百馀战交兵戎。”]
[“岁阳常闻见,狭路今更逢——”]
[随着女音的歌唱,画面中金人与无数机巧造物作乱,仙舟人四处奔逃;而接着又画面转动,一尊通体青色,瞳中燃着星芒的怪物自星海裂隙中探身,巨爪竟将整艘仙舟轻轻纳入掌中——那仙舟在它指缝间,渺小得像片飘摇的苇叶。]
这名为岁阳的青面怪物竟能徒手擒拿仙舟?!
各朝百姓倒吸一口凉气,惊呼出声。
金人作乱已是灾厄,这岁阳现世...怕是不输于幻胧般的大敌啊!
众人仰望着天幕中那擎天立地的青色巨影,心中惊颤。
喜欢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