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缓缓摇头,周身萦绕的魂火因情绪波动而微微颤抖:“当日那凤凰虚影速度极快,如流星般掠过混沌海,不过老朽看得真切,虚影之中只有你一人,并未见其他随行之人。混沌海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会魂飞魄散,你能独自一人从异界返回,已是万古难遇的奇迹。你那五位友人,或许并未被带离坤舆,或许被凤凰真灵送往了其他安全的界域,你也不必过于担忧——凤族素来与人族交好,断不会坐视他们陷入险境。”
听到尹喜的话,陶杨虽仍有牵挂,却也稍稍松了口气。他抬眼望向尹喜虚化的身影,又想起地球史书中的记载,忍不住问道:“先辈,据坤舆的史书所载,您曾担任函谷关令,后来迎接老子入关,之后便归隐而去,再无音讯;而秦始皇陛与诸位先秦之人,也早已在两千两百余年前逝去。可您如今却以魂体之态在此守关,这其中的缘由,还望先辈解惑。”
“两千两百余载……原来坤舆已经过了这么久的时光,母星之上,不知已换了多少朝代,凡人们又如何记载我等与大秦的故事……”尹喜的虚影发出一声轻叹,语气中带着几分沧桑与茫然,掌心托着的冀州鼎残片光芒也随之黯淡了几分,“自陛下亲率大军征伐魔域之后,我等留守函谷关的将士便将魂体融入了这护界长城,借由九鼎残片与坤舆龙脉的力量维系魂灵不散,早已失去了对岁月流逝的感知。你今日既然能够抵达此处,也该让你知晓这函谷关、九鼎与坤舆之间的因果——随我入关吧。”
话音落下,那座由凝固雷霆构成的残破城门缓缓开启,门后并非陶杨想象中的关内景象,而是一片宽阔如星域的广场,广场地面由无数块刻有符文的青石板铺就,虽历经万古,石板上的符文仍在散发着微弱的灵光。青鸾方舟驶入城门的刹那,陶杨才真正看清了函谷关的内部景象,心中的震撼再次升级:
宽阔如星域的城墙上,随处可见倒伏的枯骨,这些枯骨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族修士的遗骸,他们大多身着玄黑色的秦式重甲,甲胄上刻着清晰的秦篆与龙纹,即便肉身早已腐朽,骨骼仍泛着莹白的光泽,显是生前修为高深,不少骸骨的手中还紧握着断裂的青铜兵器,兵器上残留的战气即便过了万古,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惨烈;另一类是魔物的骸骨,它们形态狰狞可怖,有的骨骼如黑色的晶石,表面布满扭曲的纹路,有的骸骨上还残留着未消散的墨绿色魔血,滴落在城墙上,将坚硬的墙体腐蚀出一个个小坑。
在城墙中段的一处敌楼废墟中,陶杨看到了一杆斜插在地上的青铜戈,戈刃处缭绕着细微的黑色空间裂痕,那是当年斩杀能操控空间的魔物后留下的痕迹,即便过了无数岁月,裂痕仍在缓缓吞噬着周围的混沌能量;不远处,一座完全由太阳真火凝固而成的箭塔虽已坍塌大半,却仍有零星的火点在燃烧,散发着足以融化金石的高温,塔旁散落着几支残存的箭簇,箭簇上刻着“秦”字,显然是秦军的制式兵器。
远方的仙宫遗迹虽大半坍塌,却仍能看出昔日的宏伟轮廓:白玉为阶,玄石为梁,宫殿的立柱上雕刻着秦军征战的浮雕,浮雕中,士兵们身披重甲,手持戈矛,与形貌各异的魔物厮杀,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宫殿的正门上方,一块残破的匾额上刻着“镇魔殿”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显是帝王手笔;宫殿内部,一座巨大的炼丹炉倒在地上,炉体上刻着密密麻麻的丹纹,炉内残留的丹灰仍在散发着淡淡的药力,只是其中混杂着一丝魔气,显是当年炼丹时曾遭魔物偷袭。
尹喜引着陶杨落在一处相对完好的观星台上。这座观星台以罕见的混沌青玉为基座,台面光滑如镜,倒映着混沌海的景象;台顶矗立着一座残缺的青铜浑天仪,浑天仪上镶嵌的无数颗宝珠已大半碎裂,唯有中央一颗刻着“太初”二字的宝珠仍在散发着柔和的微光,宝珠周围的刻度盘上刻着复杂的星图,与陶杨手中的凤族星图有几分相似之处。尹喜指尖凝聚出一缕淡蓝色的魂火,轻轻点向观星台壁,壁上原本模糊的秦篆瞬间亮起,字迹苍劲有力,隐隐透着一股帝王的威严。
“你在城墙上看到的那些青铜碎片,是大禹当年铸造的九鼎残骸。”尹喜的声音沉凝而庄重,他抬手一挥,掌心的冀州鼎残片发出一道青光,青光在空中化作九尊巨大的青铜鼎虚影,每一尊鼎都刻着对应九州的山川、河流、异兽图案,鼎腹上还刻着密密麻麻的上古符文,“陛下一统坤舆、结束战国纷争后,首要之事并非享受帝王之乐,而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在咸阳城西铸造十二金人,为了提炼兵器中的‘五金之精’,用以修复战国年间受损的九鼎。”
尹喜的魂火微微跳动,九尊鼎的虚影中,有三尊鼎的虚影显得格外黯淡,且有明显的破损痕迹:“战国末年,诸侯混战,战火不仅波及人族,更引来了域外魔族的觊觎。冀州鼎在秦赵长平之战时,被潜入战场的魔族暗中以魔气侵蚀,鼎身出现巨大裂痕,险些崩碎;青州鼎在齐楚交战时,因楚军将领误信邪术,被沉入东海深处,后被海中魔物占据;兖州鼎则被燕国的方士借走,试图用以召唤域外邪神,幸得蒙毅将军率军及时追回,却已缺损了一足,鼎身也被邪术污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证道长生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证道长生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