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东的本意是,既然这个寥楷并非什么紧要人物,其后续他就不想再跟进了。
他个人倒无所谓,可手下的那帮人,都在急切地盼望着获得一两个立功机会,来丰富自身的资历呢。
作为负责人,这一队人员也是他带出来的,就有责任尽可能快的帮自己人实现一些奋斗目标。
但在此人身上,叶卫东觉得可挖潜力有限。
因为解放战争后期的保密局,也就是军统,在新华国成立前向各地布置的潜伏特务,往往以小组为单位。
一两个人组成一组,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人,避免被集中打击。
而寥楷就属于这种的潜伏状态,并且同一批的人员被打击了很多回,上下线早已变得十分模糊。
这些残余的部分特务,也异乎寻常的谨慎狡猾。
他们不仅是情报员,还负责电台通讯,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全能情报员的那一类型。
直到晚上十点多,一份份即时送出来的驳乱信息里,叶卫东发现了一处的不同寻常。
那个寥楷曾在两年前,在灯市口附近看到过一个似曾相识的人。
这个人跟寥楷记忆里在北平解放前夕一起吃过饭的人很像,还隐约记得此人懂无线电技术。
那一次吃饭的原因,就是那人曾帮寥楷当时的一名上线修过电台。
而那个上线早在北平解放初期就被打击了,连同他的手下人也均被镇压。
寥楷则是因故出了一趟四九城,回来时察觉到不对,才及时通过一个死信箱联系上了其他活动小组,后来变换了身份才躲过了那一劫。
几年之后,也就是1957年夏天,他在灯市口偶然经过,看到了那个人的背影跟记忆中懂无线电的人,有一种隐隐熟悉的感觉。
可惜等他跟过去,打算看看那人的正脸时,却在拥挤的人群里被挤散了。
不过他记得那人,当时穿的是四九城老居民穿的一种草鞋,也是当地最常见的拖鞋替代品。
当时的经济条件差,物质匮乏,军人和普通民众只能因陋就简。
夏天只要不出远门,都穿着那种由稻草或其他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的草鞋。
这种草鞋的底是木质的,为了结实耐穿,还在周围一圈钉上了钉子。
叶卫东看到这里就起了心思:
“江局,我想现在就去灯市口看看!反正也没事,有枣没枣的打一杆子嘛!”
江坤跟何大成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终是点头同意了。
不过他把叶卫东的大部分手下都留了下来,以应对今天晚上可能突审出来的紧急抓捕行动。
于是叶卫东就带着之前跟他一个小组的三个人,蹬上自行车,去往了灯市口。
抵达之后,把自行车往某个死胡同一丢,就分散开来,寻找可能存在的电线。
这主意是叶卫东提出来的,他认为既然这个人懂无线电技术,就会自己制作天线。
这种天线不见得就是用来发报的,而是有可能接收收音机信号的作用。
毕竟当时的技术有限,电台的信号源并不好,多一根室外天线,收音机的音色会好很多。
但当时的文盲状况很普遍,绝大部分人不会懂得还有天线一说,有钱买收音机的人家更是寥寥。
这个人既然懂无线电技术,就会经常接触到修理收音机的活儿,借此便利,给自己组装一台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他们四个人,沿着灯市口的几条胡同,一路细心观察。
加上这个时间点,街道上已经没有人了,打着手电筒也不怕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果然细细寻找了一个多小时,就有一名队员发现了屋角跟院墙之间,有一个葡萄架伸出了几根藤子。
其中的一根藤上,就缠有铜丝一直到屋顶,俨然就是那个年代的天线了。
这人叫做张九林,叶卫东的所有学生里最高大强壮的一位,还是特战队里的一个副排长。
张九林不敢自己做主,赶紧回到胡同口,找到另一位同伴王平昌。
两个人碰过了头,再分别去找叶卫东和常跃平。
等四个人汇合,才再一次返回到那条胡同。
在院墙外没听到什么动静,低声商量了几句,叶卫东一个纵身攀上围墙,跳进了这个三进的大院子里。
为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院门,而是一个人打开了罪恶之眼的探识力,一路赶去了后院。
才走到中院,他就隐隐约约听到了类似如“嘀嘀嗒嗒”声音。
来到后院,瞅准了某个位置,才返回到大院门前,悄悄放进来其他三人。
手势比划着,他们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绕过了三间正房,来到了最深处的后罩房处。
旁人看来,他们是顺着铜丝一路找过去的,实则叶卫东早发现了其中端倪。
后罩房没有一个屋是亮着灯的,但在其中一个屋门前摆放着破旧柜子上,就能再次看到铜丝的影子了。
这间屋就在柜子的后面,隐藏着一扇可以通往另一个墙角的小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合院:开局获得罪恶之眼》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四合院:开局获得罪恶之眼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开局获得罪恶之眼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