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成吧……这要再不行,我可真没辙了。”他心里嘀咕着,感觉比当年求职写自荐信还紧张。
“王伴伴。”
“奴才在。”王承恩应声而入,脚步轻得像猫。
林墨用火漆仔细把信封好,递给王承恩:“挑个绝对可靠、办事稳妥的内侍,拿着这封密信,还有征召袁可立当登莱巡抚的中旨,立刻出发,去河南归德府,面见袁老先生。记住,这信必须亲手交到老先生本人手里。传完旨别催,看看他什么反应。要是他答应了,就一路好好护送他全家进京。要是……要是他不答应,”他顿了顿,叹了口气,“也别强求,回来告诉我就行。”
“奴才明白,这就去选人。”王承恩双手接过信件,表情凝重,知道这事关重大。
“还有,”林墨补充道,“再派一个人,持朕的中旨,去高阳,召孙承宗立刻带着全家来北京见我。同样,在京里给他找处合适的宅子安顿。”
“是,陛下。”王承恩领命,匆匆下去安排。
看着王承恩离开的背影,林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猎头”工作安排下去了,结果如何还得听天由命。他不能干等着,得继续推进其他项目。
“接下来,得见见李邦华了。”他对自己说,“京营那摊子烂事,也得有人去啃才行。”
……
几天后,河南归德府睢州,袁府。
宅院不算气派,甚至有些简朴,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清冷。须发皆白但眼神还算清亮的袁可立,跪在香案前,听完了京城来的太监用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宣读的、任命他为登莱巡抚的中旨。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深深刻在皱纹里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麻木的淡漠。
“臣,袁可立,接旨。”他平静地叩首,接过那卷代表着皇权的黄绫,却没有起身,依旧跪着,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请公公回禀陛下,老臣年迈体衰,近年来更是疾病缠身,实在担当不起边镇巡抚的重任。而且离任多年,对登莱、东江的情况早已陌生,恐怕会耽误了陛下的大事。恳请陛下另选贤能,老臣……实在难以从命。”
他拒绝了。干脆,直接,连借口都懒得编得太复杂,核心意思就一句:我老了,不中用了,别找我。
传旨太监似乎早有心理准备,没生气,也没拿皇命压人,只是微微躬身,又从怀里掏出一封密封的信,双手恭敬地递上:“袁老先生,陛下料到您可能会有顾虑。临行前,陛下特意亲笔写了这封信,嘱咐奴婢务必亲手交到老先生手上。陛下说了,这是他个人给老先生的信,跟旨意没关系,请老先生务必看一看。”
袁可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皇帝亲笔信?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拆开火漆,抽出信纸,那笔迹略显稚嫩却带着一股劲儿,更让他意外的是通篇近乎白话的言辞,完全没有诏书那种居高临下的官腔和距离感。
他开始只是随意看着,但看着看着,脸色慢慢变了。信里的皇帝,没有摆谱,只有推心置腹的请求,甚至带着点晚辈的无助;没有空洞的吹捧,只有对他过去工作的具体肯定和对眼下危局的清醒认识;尤其是那句“不是用皇帝的身份命令你,而是用一个内外交困、急切需要贤能长辈帮助的年轻后辈的心,恳请你伸手拉我一把!”像根针,轻轻扎了他一下。
信里还提到了启用孙承宗,提到了让他儿子跟着帮忙,提到了在京中给他全家安排住处……这不再是冷冰冰的政治任务分配,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一种处处为他着想的体贴,一幅虽然艰难却仍有希望、需要他一起奋斗的蓝图。
袁可立的手微微抖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深宫里孤立无援的年轻皇帝,在风雨飘摇中,放下所有身段,努力想抓住每一根可能救命的稻草,那姿态,近乎卑微。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登莱,为了筹饷练兵熬过的无数夜晚,想起了毛文龙在皮岛嗷嗷待哺的急切,想起了海对面建奴虎视眈眈的目光……那份被岁月和失望尘封已久的责任感和热血,似乎又开始在苍老的血管里,微弱地、缓慢地流动。
自己真的老了吗?是老了。心真的死了吗?或许没有完全死透,只是被一层又一层的无奈和冷漠冻住了。现在,这封带着温度、分量和前所未有坦诚的信,像一小簇火苗,试图融化那坚冰。
他沉默了许久,传旨太监耐心地等着,院子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他自己逐渐变得粗重的呼吸。
终于,袁可立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要把积压在心里多年的郁气都吐出来。他缓缓抬起头,眼中那份淡漠和疲惫被一种复杂的光芒取代,有感慨,有决绝,也有一丝重新点燃的、微弱却坚定的火苗。
他朝着京城的方向,再次深深叩首,声音比之前响亮了许多,带着一种豁出去的沉重:
“老臣……袁可立,领旨谢恩!愿为陛下,再走一趟登莱!”
差不多同一时间,前往高阳的传旨太监也到了孙承宗府上。跟袁可立最初的抗拒不同,孙承宗接到中旨,听说皇帝想让他再度总督蓟辽,这位同样被排挤回家的老臣,几乎没怎么犹豫,眼睛里瞬间就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太清楚辽东局势有多要命,也明白皇帝在眼下这局面下启用他,顶着多大压力,有多难得。
“臣,孙承宗,接旨!请公公回复陛下,臣马上收拾行装,带着家眷进京!辽事紧急,臣一刻也不敢耽误!”
消息陆陆续续传回紫禁城,朱由检一直紧绷的心弦,总算能稍微松一松了。两位老臣,一南一北,用不同的方式,接受了他的“Offer”。
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等着他的,是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至少,他在组建自己核心团队、试图扭转局面的路上,算是磕磕绊绊地迈出了第一步。手下无大将可用的窘迫,似乎透进了一丝微光。
他站在乾清宫门口,望着北方,好像能看到孙承宗风尘仆仆赶路的样子;望向东南,好像能听见袁可立再次启程的脚步声。
“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总算有点眉目了。”他在心里默默吐槽,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小的、带着疲惫和希望的弧度。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