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的气氛,在敲定了新监军体系的初步框架后,并未立刻转向下一项事务。朱由检的目光缓缓扫过侍立在前的王承恩、李凤翔、褚宪章、张国元四人,他们皆是宦官,是大明宫廷这个庞大机器中不可或缺,却又往往被忽视、甚至被鄙夷的群体。一个念头,一个关乎这个特殊群体命运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已久,此刻觉得是时候提出了。
他没有立刻下达新的指令,而是将身体微微后靠,脸上露出一丝带着追忆与感慨的神情,语气也变得格外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探讨的意味,开口问道:
“王承恩,李凤翔,褚宪章,张国元……你们在宫中多年,可见过那些年迈体衰,或因故离开宫闱的旧同僚?还有那些白了头发的宫女……朕近日偶然思及,他们离开这紫禁城后,去了何处?晚年……过得如何?”
这个问题来得有些突然,与之前谈论的军国大事格格不入,让四人皆是一愣。王承恩作为司礼监掌印,接触层面最广,他沉吟片刻,脸上露出一丝不忍,躬身回道:“回皇爷,老奴……确实知道一些。宫中规矩,宦官宫女年迈或患病不堪驱使的,通常会放出宫去……”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只是……离了宫,他们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有些积蓄的,或可赁间小屋,勉强度日;但多数人……尤其是底层的内侍和宫女,积蓄微薄,出了宫,便如同无根浮萍。奴婢……奴婢曾听闻,有老内侍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寒冬腊月,冻饿而死者……亦不在少数。宫女命运更是凄惨,有的被迫嫁与贫苦残疾之人,有的甚至……沦入风尘,晚景极为凄凉。”
李凤翔接口道,语气带着物伤其类的悲悯:“皇爷,王公公所言确是实情。奴婢在内官监,也曾处理过几起老宦官病故宫外,无人收殓,最后由宫中旧识凑钱草草埋葬之事。他们……他们伺候了皇家一辈子,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心酸。”
褚宪章也叹了口气:“奴婢在兵仗局,也曾有老匠人放出后,因无生计,又想回来求个杂役糊口,却因年老体衰被拒之门外……其状可悯。”
张国元话语不多,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也满是沉重。
听着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朱由检的眉头紧紧锁起,脸上露出了真切无比的痛惜与难过。他并非故作姿态,而是真正代入了那些为宫廷奉献一生,最终却晚景凄凉的灵魂。他想起了前世看过的那些关于明清太监宫女悲惨晚年的记载,此刻与王承恩等人的描述相互印证,更觉触目惊心。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仿佛在消化这沉重的事实。殿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凝滞,充满了同情与无奈。
良久,朱由检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四人,那双年轻的眼眸中,竟似有泪光闪动,声音也带着一丝沙哑和沉重:
“朕……朕听了心里堵得慌,很难受。”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压下胸中的块垒,“他们,还有那些无数的宫女,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耗费在这深宫高墙之内,洒扫庭除,传递旨意,伺候起居,甚至……默默无闻地老去、死去。他们也是爹娘生的,也是活生生的人啊!”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愧疚与责任感:“为我朱家,为这大明朝,他们付出了所有!可到头来,连个善终都得不到!这……这是朕的过失!是朝廷对不起他们!是皇家亏欠了他们!”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王承恩等四人心头炸响!他们从未想过,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会为那些最底层的、甚至被视为“刑余之人”的宦官和地位卑下的宫女,感到难过,感到愧疚!甚至还直言是“皇家亏欠了他们”!这种超越阶级的共情和深刻的反思,让他们震惊之余,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涌上心头,鼻尖发酸,眼眶瞬间就湿润了。王承恩更是悄悄用袖角擦了擦眼角。
“朕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继续发生!”朱由检猛地站起身,语气变得无比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朕,朱由检,在此承诺,要改变这一切!”
他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构想,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计划:
“朕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就叫……‘恩养司’吧!专门负责离宫太监和宫女的养老事宜!所有银钱花费,不从拮据的国库支取,全部由朕的内库承担!”
他具体说明道:“当然,为了公平,也为了激励宫中上下尽心任事,这恩养司也需设立等级。依据在宫中的服役年限、差事重要性、是否立功等因素,评定等级。贡献越大,年老离宫后,在恩养司享受的待遇和品级也就越高,居住条件、饮食标准、医疗照料都会更好。”
他特别强调:“但是,即便是最低的等级,朕也要求,必须保证他们离宫后,衣食无忧,居有定所,病有所医!这是底线!朕绝不容许再有一个为皇家服务过的人,晚年流落街头,冻饿而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