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平身。”朱由检抬了抬手,声音透过努力维持的平静,透出一丝属于少年的清越。
繁琐的礼仪流程一项项进行,百官起身,归位。按照惯例,接下来应该是各部门主官出列,汇报重要政务,或是御史言官们开始风闻奏事。空气中那根无形的弦,似乎正在缓缓绷紧,尤其是东林党人,几乎已经能听到自己心脏擂鼓般的声音,准备在第一个言官出列时,便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就在司礼监太监即将按流程唱出“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之前,宝座上的年轻皇帝,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开口了。他没有等待臣子们的奏对,而是选择了先发制人。
“诸卿。”朱由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大殿的每个角落,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吸引过来,“朕,自皇兄手中接过这大明江山,时日尚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或疑惑、或期待、或审视的面孔,继续说道:“国事纷繁,千头万绪。朕年少德薄,于政事一道,尚有许多需要学习、体察之处。因此,朕思之再三,决定……”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东林党人心中咯噔一下,难道皇帝要偃旗息鼓?阉党残余则暗暗生出一丝希望。
“决定,在朕未能全然明了各方情势之前,朝中诸般事务,暂依旧例,不做大的更张!”
此言一出,底下顿时响起一阵极其轻微的骚动,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错愕的神情。这和新帝登基通常要“革故鼎新”的套路,似乎不太一样。
朱由检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片诚恳:“非是朕不欲有所作为,实乃是深知‘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轻动。仓促行事,恐有疏漏,反而不美。故而,各部院司衙,一切照常运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唯有涉及军国紧急、民生困苦等不得不处之要务,可即刻呈报,由朕与内阁、相关部臣商议后,谨慎处置。”
这相当于给躁动不安的朝局,暂时泼了一盆冷水,也给了那些担心被清算的官员一颗定心丸。但同时,他也留下了口子,并非一味守旧。
接着,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然,不变,不代表无所作为!更不代表朕会对某些积弊视而不见!朕今日在此,要向诸卿明志,亦向天下昭告朕的施政之基!”
他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朗声道:“那便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澄清吏治,抚恤民生;内平贼寇,外御强虏!凡忠于王事,勤勉任事者,无论出身、资历,朕必不吝封赏,赐尔等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凡懈怠职守,贪墨枉法,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者,无论地位多高,背景多深,朕也绝不姑息,定严惩不贷,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如同惊雷滚过殿宇。尤其是“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八字,更是让不少人心中一凛。
“朕知道,如今的大明,内外交困,弊病丛生。”朱由检的语气放缓了一些,带上了一丝蛊惑人心的力量,开始了他的“画大饼”环节,“但朕更相信,在座诸卿,皆是我大明栋梁,饱读诗书,胸怀天下!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同心同德,摒除门户之见,共赴时艰,何愁吏治不能清明?何愁百姓不能安居?何愁边关不能宁靖?何愁我大明不能中兴,再现煌煌盛世!”
这一连串的反问,配合着他那年轻而充满“朝气”(在臣子看来是励精图治的决心)的面庞,极具感染力。
短暂的沉寂之后,首先是内阁首辅施凤来出列,他深深一躬,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陛下圣明!陛下虽年少,然洞鉴万里,仁德睿智,实乃苍生之福,社稷之幸!臣等必谨遵圣谕,恪尽职守,辅佐陛下,共克时艰!”他这一带头,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其余阁臣、部院大臣,乃至后面的大小官员,纷纷躬身附和。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效死,为大明尽忠!”
“陛下励精图治,实乃尧舜之君,臣等敢不竭尽驽钝!”
“君臣一心,大明必当中兴!”
一时间,皇极殿内颂声如潮,各种华丽的辞藻、肉麻的吹捧纷至沓来,仿佛刚才那片刻的紧张与揣测从未存在过。朱由检端坐于宝座之上,面带温和而矜持的微笑,接受着这如浪的“彩虹屁”,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他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是权力博弈开场前的互相试探与礼貌寒暄。真正的较量,那些深藏在冠冕堂皇话语下的刀光剑影,还在后面。但他不着急,他有的是耐心,陪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们,慢慢玩下去。
他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过殿下那一张张或真诚、或谄媚、或深沉、或焦虑的面孔,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审视着棋盘上的万千气象。
好戏,才刚刚开始。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