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崖的春天来得格外迟,也格外吝啬。直到三月中旬,山阴处的积雪依旧顽固地板着脸,只有正午阳光最盛时,才能听到屋檐下冰溜子滴滴答答的哭泣声,和土层深处冰雪消融那几乎微不可闻的、如同骨骼舒展般的细碎声响。
但变化,已经如同这悄然渗入冻土的雪水,在每一个角落发生着。
村口那片曾被绝望和悲伤笼罩的雪地,如今成了热火朝天的训练场。喊杀声、急促的脚步声、武器碰撞的铿锵声,取代了昔日死寂的沉默。士兵们的身影在初春尚且凛冽的空气中穿梭、翻滚、突刺,动作迅猛而精准,眼神里不再有迷茫和恐惧,只有一种被千锤百炼后沉淀下来的、猎食者般的冷静和专注。
那些原本握笔的手,如今也能稳定地托起步枪,虽然准星还在微微晃动,但扣动扳机的食指已然坚定。那些曾经只会在图纸上计算公式的头脑,如今也能飞快地判断地形优劣,选择最佳的射击位置和撤退路线。汗水浸透了他们破旧但浆洗得干净的军装,在阳光下蒸腾出蓬勃的生命力。
楚风站在训练场边缘一处稍高的土坡上,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像往常那样亲自下场示范或纠正,只是看着。孙铭如同沉默的影子,立在他身后半步。
“一团三连,左翼迂回速度慢了三分之二秒!重来!”
“机枪组!交叉火力覆盖范围有重叠!想浪费子弹吗?!”
“侦察小组,汇报你们对B区地形和疑似哨位的判断!”
各个训练单元的指挥官,大多是经历过柳堡、鬼跳涧血战幸存下来的老骨干,此刻正用嘶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毫不留情地呵斥、纠正着。没有人抱怨,被点到的单位和个人,立刻以更快的速度、更狠的动作执行命令。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泥土味,还有一种……金属淬火后特有的、冷冽而坚硬的气息。
方立功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到楚风身边(他的腿在穿越鬼跳涧时冻伤未愈),看着场中龙精虎猛的士兵,脸上终于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尽管那笑容里还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
“团座,这帮小子……真像是脱胎换骨了。”他感慨道,“当初刚撤到这里时,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现在……嘿,眼睛里都有火了。”
楚风微微颔首,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训练场:“不是脱胎换骨,是老方,是把咱们心里头那点一直没熄灭的火种,给扇旺了,把这身快要生锈的骨头,给重新打磨利索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冷硬的肯定:“现在的他们,拉出去,一个能顶当初三个用。”
这不是夸张。无论是单兵体能、战术素养、武器装备的熟悉程度,还是小队之间的配合默契,以及那种经历过炼狱洗礼后对生死超乎常人的冷静,都远非昔日可比。这支队伍,已经彻底从一块伤痕累累的“铁”,蜕变成了一把寒光闪闪、杀气内敛的“钢刀”。
李云龙派来运送一批紧急缴获药品的通讯员,是个机灵的小伙子,看到这场面,眼睛都直了,回去后对着李云龙啧啧称奇:“团长!您没看见!楚团长那边练得那叫一个凶!那帮兵,眼神跟狼似的,看着都瘆人!比咱们团最狠的时候也不差啥了!”
李云龙听完,摸着下巴,难得没有抬杠,只是咂咂嘴:“楚胖子这家伙……练兵是真他娘的有两把刷子。也好,刀越磨越快,下次砍鬼子脑袋就更省劲儿了!”
**(二) 无声的扩展与扎根**
训练的成果,很快体现在滴水崖的防御和生存状态上。
以陈致远为首的技术人员,在初步安顿后,并没有闲着。他们利用极其有限的工具和材料,带着士兵们,将村子周围险要地形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加固和伪装。不再是简单的战壕,而是构成了层次分明、火力交叉、预留撤退通道的简易防御体系。他们甚至利用缴获的铜线和废弃零件,捣鼓出了几套简陋但有效的绊发报警装置,布设在主要通道和容易被渗透的峭壁下方。
村子的生存能力也在悄然提升。在陈致远的指导下,士兵们修复了村里那口几乎废弃的炭窑,成功烧出了几窑质量不算上乘、却足以让伤员和夜晚哨兵抵御严寒的木炭。他们还尝试着在背风向阳的坡地,清理出小片土地,准备等天气再暖和一些,就将仅存的、被视为命根子的种子播下去。
林婉柔的“卫生所”依旧简陋,但秩序井然。她用煮沸的雪水严格消毒,将有限的纱布反复清洗利用,带领着几个有悟性的学生和妇女,辨识、采集山间有限的止血、消炎草药。那个在寒夜中降生的婴儿,被她和她母亲照顾得很好,虽然依旧瘦弱,但啼哭声一天比一天响亮有力,成了这片沉重土地上最动听的乐章。
更重要的是,楚风着力恢复的“谛听”网络,开始重新发挥微弱却关键的作用。虽然无法像鼎盛时期那样覆盖广大区域,但在滴水崖周边几十里范围内,已经能够捕捉到日军巡逻队调动的规律、小型补给车队经过的时间,甚至侦听到一些日军下层部队因为扫荡受挫、补给不畅而产生的抱怨和士气低落的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