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停下磨墨的动作,微微倾身,仔细看着陛下笔走龙蛇。随着诗句一行行呈现,她那双美眸越来越亮,如同浸在水中的黑玉,闪烁着崇拜的光。
待陈东写下最后一个字,收笔抬起时,她忍不住轻轻抚掌,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钦佩:“陛下此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格调清新脱俗,足以与历代诗词大家的名篇相媲美,流传千古绝非虚言!陛下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臣妾佩服之至!”
陈东放下笔,看着自己写下的字,闻言不禁失笑,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赧然:“你就别一味夸奖朕了。朕这点笔墨,自家清楚。”
他心中默念,这其实是那位他极为敬重的伟人之作,在他心中,自三皇五帝以降,其功业气魄,或许只有扫灭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堪与之比拟。
“好了,诗写好了,该用印了!”陈东说着,像是完成了一件重要仪式,心情颇佳。他转向旁边侍立的林朝恩。林朝恩早已准备好,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大匣,里面以明黄绸缎衬底,整齐排列着二十多方材质各异、大小不一的皇帝玺印。
陈东先取出那方雕刻最为庄重、用于日常政务的“洪武皇帝之宝”,在印泥上用力按了按,然后稳稳地盖在诗作末尾署名之下。
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换了几方,诸如“陈东赏玩”、“弱冠天子之宝”、“大明开国天子之宝”等,在诗句旁边的留白处,也一一钤上朱红的印记。
一张大幅宣纸,诗句本身只占了不到一半的位置,盖完了这几方常用的印,陈东看着剩余的大片空白,似乎觉得意犹未尽。他目光在案头扫过,落在另一卷精心装裱的古帖上。
他顺手将其拿起展开,正是那卷被誉为“天下法书第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真迹。此帖经过蔡京等多位宋朝书画大家的鉴定题跋,确认为真迹无疑。
在这个距离大唐不算太遥远的时代,又是承接了宋室收藏,在江南等地搜寻到几件书圣真迹,倒也并非不可能。不像后世找到了的多半是临摹版本,
“这幅也一并盖了吧,添些彩头。”陈东说着,也不迟疑,拿起一方较小的写着儒家名句的鉴藏印,就在古帖前隔水处盖了下去。
接着,他似乎找到了乐趣,又从林朝恩捧着的匣子里,接连取出“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天子御览之宝”、“天禄继鉴”等各式鉴藏印,也不多斟酌位置,就在《快雪时晴帖》本身笔墨周围以及后面的裱绫、拖尾上, “刷刷刷”地接连盖了十多个朱红的印记。
林朝恩始终躬身捧着印匣,眼神低垂,面色平静无波,仿佛皇帝只是在处理寻常公文,对这般在无价之宝上钤盖大量印章的行为,没有丝毫异样表情。
陈东终于盖完了手边几方最常拿取的印,停下动作,甩了甩有些发酸的手腕,看着那被朱印点缀得密密麻麻的《快雪时晴帖》,略带抱怨地笑道:“礼部和内府这些官员,也真是会想,弄出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印来,光是辨认、取用就颇为麻烦,盖起来更是费手。”
他虽然嘴上抱怨,但看着那些象征着权力、鉴赏和拥有的朱红印记,眼中却闪过一丝满足。他将一方刚用过的田黄石小印在手中掂了掂,似乎觉得不把这些印都拿出来用上一用,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就像武将习惯了佩刀,总想找个东西砍削一番才觉得踏实。他复又伸手,向林朝恩捧着的印匣中探去……
盖了一番印,陈东便随意挥手,林朝恩端着印退下了。
看见陈东手酸了,李清照莲步轻移,玉指按在陛下的肩头,“陛下臣妾给你揉揉肩吧!”
李清照被陈东从东京带回南京,转眼已过五年光阴。如今她年届三十,正是女子风韵最盛的年纪。
虽称不上青春少艾,但因这些年生活顺遂,心境开阔,加之宫中养尊处优,日常不过与相熟的几位妃嫔、命妇打打马吊、品评新茶、偶尔小酌几杯果酒,或是组织些诗社雅集,日子过得闲适自在。
她体态较少女时略显丰腴,肌肤却保养得极好,白皙润泽,眼角虽有细微笑纹,反倒更添几分柔和风致。
此刻她只松松绾了个家常髻,插一支简单的玉簪,身着杏子黄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坐在窗下绣墩上,侧影窈窕,灯光映照下,面色红润,眼神清亮,乍一看去,竟恍若二十出头的少女,只是眉宇间多了些许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温婉与从容。
陈东刚盖完一堆印章,手腕有些发酸,正活动着手指,一抬头,便瞧见灯下美人这般模样。
李清照恰好也抬眼望来,见他看自己,唇角自然弯起,露出一个浅淡却极温柔的笑,眼中波光流转,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依赖与眷恋。
陈东被她这无意间流露的风情撩拨得心中一动,连日批阅奏章、处理朝政带来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几分。他放下手中把玩的一方小印,几步走到李清照身旁,没有任何预兆地,伸出双臂,一下便环住了她那不盈一握的腰肢,随即微微俯身,将头轻轻靠在了她温暖柔软的肩颈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