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枫笑着点头,目光望向洞外的夜色,心里忽然想起白玉堂——不知道他在汴京城,能不能顺利打探到消息,有没有遇到危险。他轻轻叹了口气,只希望白玉堂能平安回来,也希望临安的朝廷能尽快安定,否则,他们在这深山里,就算能暂时安稳,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油锅里的鱼肉渐渐炸至金黄,易枫用木勺将它捞出来,放在陶盘里,对着众人笑道:“炸鱼好了,大家快来尝尝!”
众人围上来,拿起鱼肉品尝,外酥里嫩,香气四溢,连赵多福都吃得满嘴是油,笑得格外开心。洞内的暖意与香气交织,暂时冲淡了所有人的忧虑,只是他们都不知道,汴京城的那场意外相救,正悄然牵动着后续的局势,也将让他们与南宋朝廷、与金人之间的纠葛,变得更加复杂。
汴京城外三十里,易军大本营的校场上旌旗猎猎,却不见寻常军营的肃杀,反而处处透着烟火气。白玉堂引着李师师穿过营门时,她忍不住停下脚步,眼底满是惊奇——只见兵士们没穿铠甲操练,反倒有的扛着木板帮百姓修补漏雨的屋顶,有的握着锄头在营旁的田里翻土,还有几个年轻兵士围着老妇人,听她教妇人纳鞋底,连说话的语气都温和得不像军人。
“这……这就是易军?”李师师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在她的印象里,金军破城时烧杀抢掠,连孩童都不放过;宋军也常借“筹军饷”之名抢夺百姓财物,与土匪无异。可眼前的易军,却让她颠覆了对“军队”的认知。
白玉堂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自豪:“易首领常说,咱们当兵的,本就是百姓养的,若连百姓都护不住,还算什么军队?”他说着,指向不远处一个正在帮孩童捡风筝的兵士,“你看,咱们营里的兄弟,只要得空,就会帮附近百姓做事,这方圆十里的乡亲,都愿意跟咱们打交道。”
李师师望着那温馨的一幕,眼眶微微发热。自汴京城破,她见惯了人性之恶,如今骤然见到这般护民的军队,心里竟生出几分久违的安稳。她跟着白玉堂往主营走,沿途的兵士见到白玉堂,都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李师师身上时虽有好奇,却无半分轻佻,只礼貌地点头示意。
“白统领,您可算回来了!”主营外的亲兵迎上来,递过一块干粮,“您去汴京这几日,营里一切安好,就是兄弟们都盼着您带回朝廷的消息呢。”
白玉堂接过干粮,转头对李师师道:“你先在偏帐歇着,我去跟军需官交代几句,待会儿再过来找你。”李师师点头应下,看着白玉堂走进主营,目光却依旧停留在营中帮百姓忙碌的兵士身上——或许,跟着这支军队,真能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
而千里之外的深山虎洞内,篝火正旺,易枫刚帮朱琏理好兽皮褥子,就见她坐在石凳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像是有话想说。
“怎么了?有心事?”易枫在她身边坐下,语气温和。
朱琏抬头看他,脸颊瞬间泛起红晕,犹豫了片刻,才小声开口:“易枫,我……我想给父亲写封信。”
易枫愣了愣,随即笑道:“好啊,想跟伯父说些什么?我帮你记下来。”
“我想跟他说……”朱琏的声音越来越小,头也垂得更低,耳尖都泛着红,“说我们昨晚……那件事。我已经是你的人了,这件事,我觉得该让父亲知道,也好让他放心。”她说完,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连忙别开眼,不敢看易枫的表情。
易枫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里泛起一阵柔软,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我明白你的心思,也觉得该让伯父知道。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咱们用来传信的鹦鹉,不在我这儿,在易军大本营,跟着白玉堂呢。”
朱琏闻言,眼底闪过几分失落:“那……那要等多久才能写信?”
“得等白玉堂从汴京回来,把鹦鹉带过来,咱们才能写回信。”易枫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里满是安抚,“不过你放心,白玉堂办事稳妥,他去汴京打探消息,应该用不了太久。等他来了,咱们就给伯父写信,把咱们的事告诉他,再问问他北援的路顺不顺利。”
朱琏听他这么说,心里的失落渐渐散去,她点了点头,靠在易枫肩头:“好,我等他来。只是不知道父亲收到信,会不会怪我……”
“怎么会?”易枫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伯父若是知道你有我照顾,只会高兴。再说,你愿意告诉伯父咱们的事,说明你心里认我这个夫君,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朱琏听着他的话,脸颊更红了,却忍不住往他怀里缩了缩,感受着他身上的温度,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洞外的风雪又起,呼啸声透过洞口传来,却丝毫影响不到洞内的温情。易枫搂着朱琏,目光望向洞外的夜色,心里默默盘算——等白玉堂回来,不仅要给朱伯父写信,还要问问他汴京的情况,苗刘兵变是否平息,金人有没有新的动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