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枫的目光扫过阶下静静聆听的宗室女子,她们鬓边仍带着逃亡的风霜,眼中却藏着对故土的期盼,这份期盼让他心中微沉,却也更坚定了要说出口的话。
“诸位娘娘、公主,还有朱将军,”他声音稍顿,刻意放缓了语速,确保每个字都能清晰传入众人耳中,“有句话,我必须说在前面——你们不必指望我帮你们复国,因为我绝不会再重建大宋。”
“什么?”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人群中炸开。韦贤妃手中的绢帕“啪”地落在地上,她顾不得去捡,颤声追问:“易枫,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要……”后面“自立为王”四个字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她既怕这猜测成真,又怕这猜测背后藏着更让人心寒的打算。
王贵妃扶住身旁脸色发白的乔贵妃,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易枫,我们都是大宋宗室,你救我们出来,不就是为了恢复大宋吗?若不复国,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又算什么?”
朱伯材按在剑柄上的手微微收紧,眉头拧成一团:“易枫,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大宋虽弱,却是天下正统,你若……”
“正统?”易枫打断他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朱将军,你口中的‘正统’,是那个重文轻武、让忠良蒙冤、让百姓受难的大宋吗?”
他向前踏出一步,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压抑许久的愤懑:“大宋的重文轻武,你们难道还不清楚?它害了多少人?杨家将满门忠烈,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父子兄弟战死沙场,可最后换来了什么?换来了朝堂上文官的猜忌,换来了‘功高震主’的流言,换来了一代名将郁郁而终!”
“燕云十六州,自石敬瑭割让给辽国,一百多年了!”他抬手指向北方,仿佛能透过重重山峦看到那片被异族占据的土地,“一百多年里,大宋历任皇帝,哪一个没说过要收复失地?可结果呢?每次北伐不是粮草不济,就是将令混乱,最后只能狼狈撤军。你们真以为是辽国太强吗?不是!是大宋的兵制害了自己!”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易枫重重捶了一下身旁的廊柱,木柱发出沉闷的响声,“将领刚熟悉麾下士兵,刚练出几分战力,就被朝廷一纸调令换去别处;士兵刚认清楚自己的将军,刚有了几分军心,就又要面对新的将领。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怎么和辽国的铁骑抗衡?怎么和西夏的锐卒对垒?怎么和如今金国的铁浮屠拼杀?”
阶下的宗室女子们都沉默了。赵玉盘垂下眼睑,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衣袖——她想起幼时听父皇说过,当年父皇想亲征辽国,却被文官们以“天子不可轻动”“国库不足”为由拦下,最后只派了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北上,结果大败而归,还赔了岁币。
赵金奴抹了抹眼角的湿意,声音带着哽咽:“可……可那是我们的家国啊,就算它再不好,也是我们的根……”
“根?”易枫看向她,语气软了几分,却依旧坚定,“公主,真正的根,是百姓能安居乐业,是将士能为国死战,是忠良不被冤屈,而不是那个挂着‘大宋’名号,却只会割地、赔款、送女人的朝廷!”
他转身看向朱琏、赵福金、邢秉懿,三人眼中虽有不舍,却没有过多的质疑——她们早已不是当年深宫中不谙世事的女子,靖康之耻的磨难,一路逃亡的艰辛,让她们看清了大宋朝廷的腐朽。更何况,她们与易枫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君臣、宗室的界限。
易枫迎着三人的目光,继续说道:“你们想想,秦朝有秦始皇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让天下归一;汉朝有汉武帝北击匈奴,封狼居胥,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传遍四方;唐朝有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万国来朝,何等荣耀!可大宋呢?”
“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本该有一番作为,却偏偏自废武功!”易枫的声音带着痛心,“燕云十六州丢了一百多年,收不回来;和辽国签澶渊之盟,每年送岁币;和西夏打仗,打不过就赔钱;到了金国,更是直接丢了开封,丢了二帝,丢了你们这些宗室!这就是你们想要复国的大宋!”
“那岁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百姓的赋税!是农夫在田里种了一年的粮食,是工匠在作坊里熬了无数个夜晚做的器物,是商贩走南闯北赚的辛苦钱!”他越说越激动,“朝廷把这些钱财送给敌国,美其名曰‘换和平’,可这和平是用屈辱换来的!只会让敌国觉得大宋软弱可欺,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更可笑的是,这还惯坏了大宋的皇帝!”易枫冷笑一声,“一见到金国打过来,第一反应不是组织抵抗,而是想着割哪块地,赔多少款,送哪个公主、哪个宗室女子去和亲!你们都是亲历者,你们难道忘了靖康年间,你们是怎么被金国掳走的吗?忘了浣衣院里的屈辱吗?忘了那些被金国士兵欺辱的姐妹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