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正午,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李纲府中的书房,案上的茶盏冒着袅袅热气,茶香混着墨香,驱散了朝堂争论后的沉闷。李纲刚从宫中回来,换下朝服,便见李弥逊与张元已坐在案边等候,两人面前的茶早已凉透,显然是等了许久。
“公明兄,让你二位久等了。”李纲坐下,亲手给两人续上热茶,指尖触到滚烫的杯壁,语气里还带着几分朝堂上的激动,“今日早朝,易枫那封书信,可把满朝文武都炸醒了。”
李弥逊端起茶盏,却没喝,只是轻轻摩挲着杯沿,眼底满是感慨:“说起来,咱们三个也算阅人无数,可这易枫,却着实让人看不透。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竟不知他究竟是何等年纪,竟有这般胆识与谋略。”
这话戳中了三人的心思。张元放下茶盏,忍不住接话:“何止是胆识谋略?他敢在金国腹地,四面皆敌的情况下攻破上京,这份战力已是惊世;后来又敢炸了完颜阿骨打的坟墓,用雪崩活埋十万铁浮屠——这等狠辣与奇计,便是当年的名将,也未必能及。”
李纲闻言,重重点头,语气里满是赞叹:“是啊,这易枫,是真的有种有谋!寻常人面对金国,要么畏缩不前,要么急于求成,可他却能沉住气,找准金国的软肋下手,既报了仇,又重创了金国的根基,还救回了宗室女眷——这份心思,比咱们朝堂上的许多人都要清明。”
“最难得的是,他看得比咱们远。”李弥逊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的庭院,“咱们还在纠结要不要北伐、能不能和金国抗衡时,他早已看到了金国灭亡后的隐患——辽国旧部、西辽、蒙古,这三方势力一旦翻身,哪一个会是善茬?”
张元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可不是嘛!当年咱们大宋与辽国打了百十年,仇怨早已刻在骨子里,后来又联金灭辽,这笔账,辽国的人怎么可能忘了?一旦金国没了,他们第一个要找的,恐怕就是咱们南宋。到时候,局面恐怕比当年宋辽对峙时还要凶险——毕竟现在的南宋,可比不上当年的北宋啊!”
李纲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热茶入喉,却没驱散他心底的忧虑:“易枫在信里说得没错,南宋现在不备战,等金国真的撑不住了,就是咱们的死期。可陛下……”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赵构今日虽应下备战,可那敷衍的态度,他看得一清二楚。
“陛下的心思,咱们都懂。”李弥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无奈,“他怕易枫,怕岳飞将军兵权过大,更怕北伐会动摇他的皇位。可他却忘了,乱世之中,偏安是守不住的。若易枫真的放弃南宋,转身与那些北方势力联手,或是自己在中原自立,咱们南宋,才是真的没救了。”
张元沉默片刻,忽然开口:“或许,易枫的要挟,反倒是件好事。至少能逼着陛下动起来,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备战,也总比一直沉迷享乐要强。说不定,等陛下看到备战的好处,看到易军的实力,真能改变主意,全力抗金呢?”
李纲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微光,却又很快黯淡下去:“但愿如此吧。只是这易枫……咱们终究是没见过,不知他究竟是一心护中原,还是另有野心。若是前者,南宋尚有一线生机;若是后者……这临安城,怕是迟早要变天了。”
三人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忧虑。书房里的茶香渐渐散去,阳光也渐渐西斜,临安城的繁华依旧,可这三位忠臣心里清楚,一场关乎南宋存亡的风暴,已在北方悄然酝酿,而那个名叫易枫的男人,正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营地西侧,几顶临时搭建的营帐前,两名易军士兵端着食盘,正小心翼翼地走向耶律余里衍的帐前。食盘里摆着一碟酱肉、一碟炒青菜,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粟米粥——这是易军每日的常规膳食,虽不算奢华,却也是精心准备的热食。
“耶律姑娘,该用膳了。”士兵站在帐帘外,语气恭敬,怕惊扰了这位特殊的女眷。帐内沉默了片刻,才传来耶律余里衍冷淡的声音:“不用了,拿走。”
士兵们面露难色,你看我我看你——首领有令,要照看好营中所有宗室女眷,包括这位辽国的公主,若是让她饿着,他们没法交差。其中一名士兵壮着胆子又劝了一句:“姑娘,这饭再不吃就凉了,您多少吃点,对身子好。”
话音刚落,帐帘“唰”地被掀开,耶律余里衍站在帐口,脸色苍白却眼神凌厉,像一头被激怒的幼兽。她看着士兵手中的食盘,眼底翻涌着恨意,忽然抬手一挥——只听“哗啦”一声,食盘被打翻在地,酱肉、青菜撒了一地,粟米粥泼在士兵的铠甲上,冒着白气迅速冷却。
“谁要吃你们宋人的东西!”耶律余里衍的声音带着颤抖,却依旧尖利,“别以为用这些小恩小惠就能拉拢我!你们背弃盟约、联金灭辽,毁了我的家园,杀了我的族人,这笔仇,我耶律余里衍记一辈子,绝不会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