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秉懿往他怀里缩了缩,鼻尖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与烟火气,心里像是被温水浸过,满是妥帖的幸福。她闭上眼睛,听着他沉稳的心跳,那些在金国受的苦、在翡翠宫的不安,仿佛都被这温暖的怀抱驱散了。“夫君,”她轻声呢喃,“有你真好。”易枫收紧手臂,在她额间印下一个轻吻:“睡吧,我陪着你。”
内室的烛火渐渐暗了,帐内的呼吸渐渐平稳,满室都是岁月静好的暖意。而隔着几间屋子的书房里,邢焕却还坐在案前,桌上的烛火跳动着,映得他的脸色格外凝重。
白日里易枫说的那些话,像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被砍断手还攥着刀往前冲的士兵、抱着金人用牙撕咬的身影、踩着同伴尸体冲锋的队列……他虽久在朝堂,听惯了“沙场惨烈”的奏报,可那些文字终究是冰冷的,远不及易枫的讲述来得震撼。他想起自己从前对“抗金”的认知,不过是奏折上的“兵力、粮草、战术”,却从没想过,支撑起这场抗争的,是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恨,是无数士兵以命相搏的勇。
“死了也要拉一个垫背的……”邢焕低声重复着这句话,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心里满是复杂的滋味。他忽然明白,为何易军能以弱胜强,为何金人会忌惮易军——那不是靠着某个人的谋略,是靠着一股刻在骨头里的恨,靠着一群无路可退的人,用命堆出来的军魂。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的月色,忽然想起从前在汴京时,也曾见过繁华盛世,见过百姓安居乐业的模样。可如今,这盛世碎了,只剩下易军士兵那样惨烈的抗争,只剩下无数家庭的血泪。“易军……百姓……”他喃喃自语,心里对“抗金”的认知,第一次从朝堂的算计,落到了实实在在的人间疾苦上。
烛火燃尽了半支,邢焕才缓缓转身,可眼底的沉重却丝毫未减。他知道,从今往后,再听到“易军”二字,他想到的不会再是“手握兵权的势力”,而是那些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的忠魂。
书房的烛火忽明忽暗,熊氏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走进来,见邢焕还站在窗边出神,连身上的外袍都忘了披,便轻手轻脚走过去,将碗放在案上,又拿起一旁的薄袍递给他:“都这么晚了,还站在这里吹风,仔细着凉。”
邢焕这才回过神,接过外袍披在肩上,转身看着妻子,眼底的凝重还未散去。熊氏见他神色不对,便在他身旁坐下,轻声问:“夫君,你这是在想什么呢?从傍晚回来就心神不宁的,连晚饭都没吃几口。”
邢焕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案上的烛火上,声音带着几分怅然:“没什么,就是白日里听易枫说的那些话,心里总惦记着。”他顿了顿,看向熊氏,语气里满是忧思,“我在想,要是没有易枫,没有易军,这中原如今会是什么样子?”
熊氏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想起那些关于金兵劫掠的传闻,脸色也沉了下来:“怕是……比现在更惨吧。金人在中原烧杀抢掠,朝廷又一味退缩,那些百姓,怕是连安稳日子都过不上。”
“何止是不安稳。”邢焕摇摇头,语气沉重,“你没听易枫说吗?他的士兵,大多是家破人亡的百姓,亲人被屠、妻女被掳——要是没有易军挡着,金人怕是要把整个中原都搅得天翻地覆。虽说朝中也有几个抗金名将,可朝廷总在关键时刻撤走援军、克扣粮草,那些将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敌金人啊。”
他想起白日里易枫描述的战场,想起那些士兵以命相搏的模样,心里更是一阵刺痛:“易军在前线拼杀,用的是弟兄们的命;可朝廷呢?有的大臣还在勾心斗角,有的还想着跟金人议和——要是没有易军撑着,这大宋的半壁江山,能不能守住都难说。”
熊氏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什么,眼眶微微发红,声音也软了下来:“是啊,要是没有易枫,咱们的秉懿……”她没再说下去,可话里的担忧却藏不住——若是易枫没去金国,没把秉懿从浣衣院救出来,他们的女儿,怕是要在金国受一辈子的苦,甚至连尸骨都回不了故土。
邢焕听到“秉懿”二字,心里更是揪紧了。他想起女儿刚从金国回来时的模样,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恐惧,连说话都带着颤音——那是他从未见过的脆弱。若是没有易枫,女儿或许早就不在了,就算活着,也会被金人折磨得不成样子。
“幸好有易枫。”邢焕低声感叹,语气里满是庆幸,“他不仅救了秉懿,还护着咱们邢家,更护着这中原的百姓。说起来,咱们家,还有这天下的百姓,都该谢谢他。”
熊氏点点头,拿起案上的莲子羹递给他:“别说这些丧气话了,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秉懿回来了,还怀了孩子,易枫又疼她,咱们一家能团聚,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快把莲子羹喝了,早点歇息,别总瞎琢磨。”
邢焕接过莲子羹,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心里的沉重稍稍缓解了些。他看着妻子温柔的眼神,又想起内室里那对安稳入睡的小夫妻,忽然觉得,或许这乱世里,还有希望——就像易枫和他的易军,用血肉之躯,在黑暗里撑起的那一点光。
烛火渐渐弱了,书房里的低语也慢慢消散在夜色中。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案上的书卷上,映得“家国”二字,格外清晰。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