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望去,只见街角的饼摊前围了不少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头发花白如枯草,脸上满是皱纹,正死死抓着一个刚烙好的麦饼,饼摊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急得满脸通红,伸手要抢回饼:“你这老东西,没钱还敢抢!这饼是我要卖钱给娃治病的!”
老乞丐却不肯松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眼神里满是饥饿与绝望,看样子是饿到了极点,才不顾一切抢了饼。周围的百姓围着手足无措,有人低声议论:“这老乞丐也可怜,听说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也有人叹气:“可怜归可怜,也不能抢啊,这老板也不容易。”
就在这时,那两名守在邢焕府门口的易军士兵快步走了过来。为首的军士长身材高大,面容刚毅,走到饼摊前,先按住了还在争执的两人,声音沉稳:“老乡,别慌,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饼摊老板见是当兵的,脸色瞬间变了——他从前见惯了宋军士兵,要么是借着巡查的名义索要财物,要么是看到争执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人,此刻见易军士兵过来,心里顿时慌了,连忙指着老乞丐道:“军爷,您看!他抢我的饼!我这饼是要卖钱给娃抓药的,他一句话不说就抢,您可得为我做主啊!”
老乞丐吓得浑身发抖,手里的饼掉在了地上,他连忙想去捡,却因为太过紧张,差点摔倒。他抬起头,看着易军士兵,眼神里满是恐惧,生怕自己会像从前遇到的宋军那样,被一顿打骂。周围的百姓也屏住了呼吸,等着看易军如何处置——在这乱世里,当兵的欺压百姓,早已是常态。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军士长没有去管地上的饼,也没有呵斥老乞丐,反而上前一步,轻轻扶住老乞丐的胳膊,声音放柔了些:“老伯,您别害怕,我没别的意思。看您这样子,是饿坏了吧?来,跟我来,那边有棵老槐树,凉快,咱们去那儿坐坐。”
老乞丐愣愣地看着他,没敢动。军士长也不强迫,只是耐心地扶着他,慢慢走到不远处的老槐树下,让他坐在树根上。随后,他从腰间的包裹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两个还带着温度的麦饼——这是他自己的口粮。他拿起一个饼,递到老乞丐手里:“老伯,这个您先吃,垫垫肚子。”
老乞丐看着手里的饼,又看了看军士长,眼眶瞬间红了,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谢谢军爷!谢谢军爷!您真是活菩萨啊!”
“快别这样。”军士长连忙扶起他,又从水壶里倒了一杯温水,递到老乞丐面前,“慢点吃,别噎着,就着水喝。”说完,他拿起另一个饼,自己咬了一口,一边嚼一边说:“老伯,以后再见到我们易军,别叫‘军爷’,我们担不起。我们易军,不是来欺压百姓的,是为了抗金而生,为了守护你们这些老百姓才打仗的。要是以后饿了、冷了,看到我们的弟兄,尽管开口,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周围的百姓都看呆了,饼摊老板也愣在原地,脸上的慌乱渐渐变成了羞愧——他刚才还以为易军会像宋军那样不分青红皂白,没想到人家不仅没为难老乞丐,还把自己的口粮给了他。
站在不远处的陈思恭,更是心潮澎湃。他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从前见过的宋军模样——在京西路时,他亲眼看到宋军士兵抢百姓的粮食,还把反抗的农户打得头破血流;在淮南西路,有士兵为了索要钱财,故意砸了百姓的铺子,事后还倒打一耙,说百姓“通金”。那些士兵,穿着大宋的军服,却做着比金兵还过分的事,哪里有半分“保家卫国”的样子?
可眼前的易军士兵,却完全不同。他们穿着朴素的劲装,吃着简单的麦饼,面对一个抢东西的老乞丐,没有呵斥,没有打骂,反而用自己的口粮去接济,还耐心地安慰。这哪里是军队?倒像是真正把百姓放在心里的亲人。
“为抗金而生,为守护百姓而存在……”陈思恭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易军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为什么那么多百姓愿意跟着易枫——不是因为易军的武器有多精良,也不是因为易枫的谋略有多高明,而是因为这支军队,真正做到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真正把百姓的安危放在了心上。
再想想南宋朝廷的所作所为——赵构一味地南逃,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宋军士兵欺压百姓,官员们勾心斗角。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抵挡住金兵的铁蹄?怎么可能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拥护?
老槐树下,老乞丐已经吃完了饼,正拿着水壶,一口一口地喝着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军士长站在一旁,耐心地等着他,时不时还叮嘱一句“慢点喝”。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竟透着几分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