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篡晋,可他让汉人重新抬起了头。”易枫的声音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北伐灭南燕、破后秦,把金人(此处依语境代指北方异族)赶到黄河以北,让北方百姓知道,汉人还有能打的军队,还有能护着他们的人。反观司马家,守着‘正统’,却让汉人沦为‘两脚羊’;赵氏守着‘正统’,却让靖康之耻成为千古笑柄。”
吕颐浩皱着眉,嘴唇动了动,终是叹了口气:“将军所言……确有道理。只是‘正统’二字,在百姓心里扎了根,若轻易动摇,怕是会乱了人心。”
“乱人心的不是没了赵氏正统,”易枫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是没了能护着他们的人!百姓要的,从来不是哪个姓氏当皇帝,是能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不受异族欺负。若赵氏能做到,百姓自然拥护;若做不到,就算强行守着‘正统’,也迟早会失去民心。”
范宗尹低着头,小声道:“可……可陛下(赵构)毕竟是大宋天子,若真要动摇他的地位,怕是会引来更大的混乱。”
“混乱?”易枫冷笑一声,“如今金人在北方肆虐,中原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难道不是混乱?若再让赵氏继续掌权,金人迟早会打过长江,到时候别说江南半壁,连临安都保不住,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帐内再次陷入死寂,只有篝火噼啪作响的声音。李纲望着易枫,眼神里的坚定渐渐松动——他一生忠君,可“忠君”的前提,难道不是“保民”?若连百姓都护不住,再忠诚于赵氏,又有何意义?
吕颐浩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碗底朝天。他抹了把嘴,语气带着几分决绝:“将军,老臣以前总想着要守着正统,可今日听你一番话,才明白自己错了。百姓才是根本,若能护着百姓,就算暂时没了赵氏正统,也值!”
范宗尹也跟着端起酒碗,声音虽轻,却很坚定:“我……我也觉得将军说得对。只要能抗金,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其他的,都可以再商量。”
李纲沉默良久,终于站起身,端起酒碗,对着易枫拱了拱手:“将军,老臣以前糊涂,总被‘忠君’二字困住。今日听你一言,如醍醐灌顶。若真能护着汉人百姓,洗刷靖康之耻,老臣愿放下‘正统’之见,跟着将军干!”
易枫看着三人终于松口,眼底泛起暖意。他举起酒碗,与三人的碗重重碰撞在一起,高声道:“好!今日咱们便以酒为誓,往后只以百姓为重,只以抗金为先!定要让金人知道,汉人不好欺,中原不可辱!”
酒液溅出,落在桌案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帐外的夜风依旧寒凉,可帐内的人心,却被这份共同的誓言点燃——他们或许曾在“正统”与“百姓”之间犹豫,可此刻,所有人都清楚了:护不住百姓的正统,不过是个空壳;能让汉人挺直腰杆的,才是真正该守的“根”。
帐内的争论暂歇,篝火的光柔和了几分,将木桌上的菜肴映得愈发诱人。白玉堂坐在李师师身侧,先给她夹了块炖得酥烂的羊肉,轻声叮嘱:“慢些吃,这肉炖得久,小心烫嘴。”见对面的赵福金只顾着听众人说话,碗里的菜没动几口,他又拿起公筷,夹了块肥瘦相间的肉放进她碗里,笑着道:“赵姑娘也多吃点,补补身子,往后抗金的事,还得靠将军和你们这些宗室姐妹撑着底气。”
赵福金愣了愣,随即浅浅一笑,轻声道了句“多谢白兄弟”,低头慢慢咀嚼起来。李师师握着白玉堂的手,指尖轻轻蹭过他的掌心,眼底的怯意淡了些,多了几分安稳——自离开汴梁,这是她第一次在陌生的营地里,感受到这般不加掩饰的善意。
另一边,朱琏抱着易承宇,见孩子已经吃饱,靠在她怀里打盹,便轻轻将他递给身旁的侍女。转身时,正撞见易枫望着李纲三人出神,她悄悄伸出手,轻轻握住易枫的手。易枫的手有些凉,许是方才争论时太过激动,朱琏便用掌心的温度裹着他的手,轻声道:“别太急,他们心里的结,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开的。”
易枫侧过头,看着朱琏眼底的温柔,紧绷的肩线渐渐放松,回握了她的手,低声道:“我知道,只是……看着他们抱着‘正统’不放,忘了百姓的苦,心里难受。”
帐角的赵羽一直默不作声,他握着酒碗,目光落在李纲、吕颐浩、范宗尹三人身上——李纲虽不再反驳,却依旧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显然还在纠结“忠君”与“救民”的矛盾;吕颐浩端着酒碗小口抿着,眼神时不时飘向易枫,带着几分警惕与权衡;范宗尹则低头拨弄着碗里的菜,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赵羽看得明白,易枫方才那番话,虽戳中了三人的痛点,却没能真正打破他们心里的“忠君”桎梏。他轻轻摇了摇头,喉间溢出一声低叹,声音不大,却恰好落在帐内——那叹息里,有对三人固执的无奈,也有对易枫前路的担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