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群落的另一角,韦贤妃、乔贵妃与几位宗室女眷聚在一起,听到这震天的呐喊声,都沉默了。韦贤妃轻轻抚摸着袖口的刺绣,眼底满是感慨:“我在汴梁宫中数十年,从未听过如此有气势的军声。这易军,怕是真能成大事。”
乔贵妃点点头,声音有些发颤:“是啊,你看那北宋的禁军,操练时像散沙一样,哪有这般模样?易军与他们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旁边的赵金奴、赵多富等帝姬,也都纷纷点头。她们曾是大宋最尊贵的女子,却在靖康之耻中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如今听到这易军的呐喊,看到这不一样的军威,心里都燃起了一丝希望——或许,这些人,真的能为她们报仇,能让她们重新找回尊严。
耶律骨欲、耶律斡里衍等辽室女眷,也被这声浪震撼。她们虽与大宋有旧怨,却同样遭受过金人的迫害。此刻听到这易军的气势,心里都清楚,这支军队,或许是对抗金人的唯一希望。
校场上的呐喊声还在继续,赵羽骑着黑马,在方阵前缓缓巡视,每到一处,将士们的呐喊声便更响一分。晨光渐渐洒满校场,将十三万将士的身影拉得很长,那整齐的方阵,那震天的呐喊,那不屈的锐气,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易军,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用铁骨与热血,去洗刷靖康之耻,去夺回华夏的尊严。
营帐内的女眷们,或站在帐帘边,或坐在床沿,都静静听着外面的呐喊声。她们曾是乱世的受害者,曾在黑暗中看不到希望,可此刻,这易军的军威,这震天的战歌,却像一道光,照进了她们灰暗的生活,让她们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期盼。
这一日,沧州营的呐喊声,不仅震醒了晨光,更震醒了无数颗在乱世中沉沦的心。商丘一战的序幕,就此拉开;华夏重归太平的希望,也在这声浪中,悄然萌芽。
沧州营的晨光已漫过校场边缘的旗幡,赵羽银甲上的霜花早已化尽,只剩长枪拄地时,枪尖映出的一片冷光。十三万易军将士列成的方阵如钢铁浇筑,玄色战袍在风中绷得笔直,方才那通“易军威武”的呐喊余音还绕着营帐不散,李纲、吕颐浩、范宗尹三位南宋老臣站在校场外围的高台上,指尖竟都攥得发紧。
吕颐浩眯着眼看向方阵前排的士兵,只见每个人的肩背都挺得笔直,手中刀枪的角度竟分毫不差,他低声对身边的李纲道:“景仁兄,你瞧这军容——我南宋禁军操练时,便是精锐营也难有这般齐整,更别说这十三万人的规模了。”
李纲须发微颤,目光紧紧锁着那片玄色阵列,喉结动了动:“何止军容?方才那声‘气吞山河雄霸天’,不是空喊的口号,是真有一股子撼山的锐气。这般军队,除了岳鹏举的岳家军,我大宋百年间,再无第二支。”
范宗尹年纪稍轻,却也看得心头震撼,他想起前些日子在扬州城见的南宋守军,将士们或缩在城垛后偷懒,或聚在营中赌钱,哪有半分眼前这易军的肃杀?正想开口,校场上的声浪突然又起——赵羽猛地抬枪指天,银甲在晨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立正!”
一声令下,十三万将士的动作如同一人,膝盖绷直时发出的甲叶碰撞声连成一片,竟比风声还响。紧接着,赵羽左腿猛地向前踏去,靴底砸在地上的声响沉闷如雷,紧随其后的,是十三万只左脚同时落地的震动——校场上的尘土瞬间被踏得飞扬起来,灰蒙蒙的雾霭裹着将士们的身影,却丝毫不乱他们的阵脚。
“易军威武!不破敌军誓不回营!”赵羽的吼声穿透尘雾,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不破敌军誓不回营!”
十三万将士的回应震得高台都似在轻颤,前排的士兵猛地举起手中长刀,刀锋映着晨光连成一片雪亮的弧;后排的长枪兵则将枪尖斜指向前,密密麻麻的枪头如一片钢铁丛林。喊杀声裹着尘土,漫过校场,漫过高台,连远处营帐里的宗室女眷都听得一清二楚。
赵玉盘正站在帐帘后,看着尘雾中那片移动的玄色阵列,手指不自觉攥紧了帐帘的布角。她想起在汴梁时,曾见过禁军护送父皇出行,那时的队伍虽也浩荡,却总带着几分松散,哪像眼前这易军,连步伐都似用尺子量过,每一步都踏得人心头发颤。
韦贤妃与乔贵妃并肩站在另一处帐前,见尘雾中的易军开始移动,忍不住叹了句:“这般军队,若早十年出现在汴梁,何至于有靖康之耻?”乔贵妃没接话,只是望着那片渐渐远去的阵列,眼底满是复杂——她既盼着易军能击败金人,却又忍不住想起南宋的朝廷,想起那些仍在扬州城耽于享乐的官员。
高台上的李纲三人,此刻已从震撼转为感慨。范宗尹看着易军一排排整齐离去的背影,轻声道:“岳鹏举的岳家军虽勇,却只有数万人,且处处受朝廷掣肘。这易军有十三万之众,又有易枫、赵羽这般将才,怕是真能荡平金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