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街角,墨香书馆的匾额便映入眼帘,匾额上的“墨香”二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文雅之气。李清照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裳,迈步走了进去——她知道,在这里,她的笔,终于可以不再只写颠沛与悲凉,还能写下翡翠城的安稳,写下易军的担当,写下中原百姓心中不灭的希望。
而此刻的城主府内,易枫正陪着赵福金在院子里散步,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惬意。赵福金的小腹微微隆起,易枫小心翼翼地扶着她,两人低声说着话,偶尔传来几声轻笑。不远处的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空气中满是花香与春日的生机,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易枫知道,这样的安稳来之不易,他定要守住这份美好,待赵福金生下孩子,待与三位妻子正式拜堂,待翡翠城愈发强盛,便率易军北上,扫平金人,还中原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墨香书馆的木门吱呀作响,将街外的喧嚣隔绝在外。李清照提着布包缓步走入,鼻尖萦绕着纸张与墨香混合的沉静气息,与她一路所见的烟火气截然不同。馆内光线柔和,高大的书架鳞次栉比,直达屋顶,架上书籍排列得整整齐齐,既有装订精美的典籍,也有封面磨损的手抄本,看得人眼花缭乱。
她放缓脚步,指尖轻轻拂过书架上的书脊,目光在一排排书名中流连。走到西侧一排书架前,一本封面略显陈旧的册子吸引了她的注意——那册子的装帧样式,分明是她当年在江宁时亲手装订的《漱玉词初稿》。
李清照心中一动,伸手将册子抽出。指尖触及封面的刹那,她浑身一震,倒吸一口凉气。封面上的字迹正是她的亲笔,“漱玉词”三个字虽因磨损有些模糊,却依旧能辨认出熟悉的笔锋。这是她逃亡之初,随身携带的手稿,后来在洪州遭遇金兵劫掠,为了活命,她被迫将装着手稿的行囊丢弃,这些年她无数次午夜梦回,都在为丢失的词作惋惜,却从未想过,竟能在此地重逢。
她颤抖着翻开册子,里面的词句都是她早年所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让她眼眶瞬间泛红。可很快,她的目光就被书页上的痕迹吸引——好几页纸的边缘沾着暗红的印记,那是早已干涸的血迹,有的是指尖大小的血点,有的是模糊的手掌印,甚至有一页的角落,被大片血迹浸染,连字迹都变得有些模糊。
“怎么会有血迹?”李清照喃喃自语,心中满是疑惑。她又从书架上抽出另一本书,这本是她在越州时整理的《金石录续编》,里面记录着她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拓片题跋,同样是当年逃亡时遗失的。翻开书页,同样的血迹赫然在目,有的血痕顺着纸页的褶皱蔓延,仿佛能看到当年沾染血迹时的慌乱与急切。
她沿着书架一路翻看,越看心越惊——这一排书架上,竟有六成都是她的作品!有她早年的诗词集,有她与赵明诚合着的金石研究,甚至还有几本她未曾刊印的手稿,都是当年被金兵、土匪抢夺或被迫丢弃的。这些失散多年的心血,此刻竟整齐地摆放在这里,只是每一本上,都或多或少沾着干涸的血迹,有的甚至被血渍浸透了书脊,触目惊心。
“这些书……为何会在这里?又为何沾着这么多血?”李清照站在书架前,手中捧着一本染血的手稿,指尖微微颤抖,心中的疑惑如潮水般涌来。她想不通,这些早已散落天涯的作品,为何会集中出现在翡翠城的书馆里,更想不通那暗红的血迹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位夫人,您好像对这些书很熟悉?”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清照回头,只见一位身着易军制服的士兵站在不远处,他约莫二十多岁,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疤痕,眼神却很温和。他是负责看守书馆的士兵,见李清照对着这些书神色激动,还反复摩挲书页上的血迹,便上前搭话。
“这些……这些都是我的作品。”李清照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举起手中的手稿,“当年我逃亡的时候,它们被金兵和土匪抢走,或是为了活命不得不丢弃,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士兵闻言愣了愣,随即露出了然的神色:“原来这些书是夫人您的!难怪您看起来这么疑惑。”他走到书架旁,看着那些染血的书籍,轻声解释道,“这些书,都是我们易军弟兄们打仗的时候收集回来的。有的是在路边捡到的,有的是从金人的营帐里搜出来的,还有的是和土匪交战时,从他们手里抢回来的。首领说,这些都是中原的文脉,不能丢,所以就都收集起来,存放在这书馆里了。”
“文脉……”李清照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字,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可随即又被疑惑缠绕,“那这些血迹……是怎么回事?”
士兵的目光落在书页上的血痕上,眼神变得凝重起来,语气也低沉了几分:“这些血迹,都是我们弟兄们的血。”他伸出自己的手,手掌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疤痕,“抢这些书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战场上,或是刚打完仗。弟兄们手上、身上都是血,有的是和敌人拼杀时溅上的,有的是自己受伤流的血,拿书的时候,自然就沾在上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