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继续看下去,心中却已升起不祥的预感。果然,册中后续记载,靖康元年,金军休整完毕,以宋廷未能如约交割三镇、赔款不足为由,再次大举南侵,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直指开封。
而赵桓的应对,更是让李清照目眦欲裂,气得手握成了拳头,指节发白,连指甲都几乎要嵌进肉里。
面对金军的再次围城,赵桓不仅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整顿军备、任用贤能,反而听信了一个名叫郭京的神棍之言。册中写道,郭京自称精通“六甲神法”,扬言只要选取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生辰八字相合的“天命之人”,在特定时辰施展法术,便能召唤出隐形神兵,无需一兵一卒,便可大破金兵,甚至能生擒金军主将。
这般荒诞不经的言辞,赵桓竟深信不疑!他将守城大权尽数交给郭京,不仅拨出大量钱财供其“作法”,还下令守城士兵不得干预,任由郭京挑选所谓的“天命之人”——这些人中有市井无赖、有乞丐流民,甚至还有孩童,根本毫无战力可言。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声称时辰已到,让人打开了开封城的宣化门,自己则带着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神兵”出城“作法”。城门打开的那一刻,城外的金人怕是也万万没有想到,这座坚守多日的都城,竟会主动敞开大门。
册中写道,金军见状,先是惊愕,随即立刻挥师入城。郭京的“六甲神法”毫无作用,所谓的“神兵”一触即溃,四散奔逃。金人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攻占了外城,随后向内城逼近,开封城彻底陷落。
“噗——”李清照只觉得气血攻心,一口闷气堵在胸口,险些呕出血来。她死死咬着下唇,尝到了淡淡的血腥味,心中的愤怒、悲痛、失望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想象着当时的场景:城门大开,金人铁骑呼啸而入,百姓尖叫奔逃,士兵死伤惨重,而那位昏庸的皇帝,还在宫中期盼着所谓的“神兵”降临。这哪里是什么亡国之祸,分明是自掘坟墓!是昏君佞臣联手将整个北宋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赵桓!郭京!”李清照低声嘶吼,声音嘶哑,眼中满是血丝。她想起了靖康之变后,二帝被俘、宗室受辱、百姓流离的惨状,想起了自己逃亡路上所见的累累白骨,想起了那些被战火吞噬的家园与文脉,所有的悲痛与愤怒,都化作了紧握的拳头,仿佛要将这昏聩无能的宋廷,这荒诞绝伦的往事,一并击碎。
窗外的秋阳依旧明媚,可李清照的心中却一片冰封。她捧着这本沉甸甸的秘录,纸页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她的心。她终于明白,北宋的灭亡,并非仅仅是因为金军的强大,更是因为朝堂的昏庸、君主的懦弱、决策的荒诞。
书馆内寂静无声,只有李清照粗重的呼吸声。她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指节上留下了深深的红痕。看着册中记载的一切,她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她要将这些秘闻写下来,将宋廷的昏聩、忠臣的悲壮、百姓的苦难,一一记录在案,让后世之人知晓这场亡国之祸的真相,让这些荒诞与屈辱,不再重演。
她站起身,走到书架旁,将这本秘录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眼中却已多了几分坚定。翡翠城的书馆,不仅收藏着中原的文脉,更记录着历史的真相。而她李清照,要用自己的笔墨,让这些真相大白于天下,让这靖康之耻,永远警醒世人。
秋风吹过窗棂,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李清照心中的怒火与决心。她转身走出书馆,目光望向翡翠城正在大兴土木的方向,那里,易枫正带领着百姓们修建城墙、铸造雄关,为守护这片土地而努力。或许,这乱世之中的希望,便在这些脚踏实地、奋起抗争的人们身上。而她的笔,也将为这份希望,写下最坚定的注脚。
墨香书馆的晨光带着清润的暖意,透过雕花窗棂漫进来,落在一排排高耸的书架上,将那些泛黄的典籍、崭新的抄本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李清照踏着晨光而来,昨日那本揭露宋廷秘辛的册子如重石压心,让她彻夜难眠,今日天刚破晓,便迫不及待地再次踏入这座藏着无尽秘密的书馆。
自半年前落脚翡翠城,她便深知墨香书馆的不凡——那些从战火中抢救回来的孤本、散佚的名家手稿已足够令人惊叹,可昨日偶然发现的宋廷秘录,让她隐约觉得,这座书馆的底蕴,远比她想象的更为深厚。今日她不再局限于宋廷史料,而是沿着书架缓缓踱步,指尖划过一本本不同朝代、不同题材的书籍,心中的震撼随着所见所闻,一点点扩大。
书架的第一层,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铭文拓片,上面记载的祭祀礼仪、农事历法,许多都是她只在古书中偶有耳闻、却从未得见全貌的内容;往上几层,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着作,除了孔孟老庄的经典,竟还有许多早已失传的墨家、名家残篇,字迹古朴,思想精深,让她忍不住驻足细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靖康逆转:易枫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