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米尔实验室爆炸引发的混乱与恐慌,如同投入静水中的巨石,其涟漪尚未平复,另一个更基础、更致命的瓶颈,已悄然扼住了广寒宫的咽喉——通讯。
陨石雨的袭击,不仅摧毁了穹顶和太阳能板,更将部署在月面的大量通讯天线和信号中转器砸得千疮百孔。地月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被急剧压缩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程度。原本流畅的高清视频、庞大的科学数据交换、甚至实时指令传输,都变成了时断时续、延迟惊人的碎片化信息流。有时,一个简单的指令确认,都需要等待数分钟,如同在用滴管为饥渴的巨人供水。
对于正在进行的、分秒必争的穹顶自救行动而言,这种通讯梗阻是灾难性的。外部作业的叶薇小队需要实时接收基地内部的结构应力数据和环境监测报告,而他们的现场状况也需要即刻反馈给指挥中心。延迟,意味着误判,意味着风险呈指数级上升。
对于深处危机中的基地整体,与地球失去流畅联系,更像被斩断了一根至关重要的神经。无法及时获取地球方面的专家远程诊断(尤其是对萨米尔实验室爆炸污染物的分析支持)、无法高效下载修复设备所需的核心技术图纸、甚至无法进行稳定的人员状态报备…这种孤岛般的窒息感,比氧气泄漏更令人恐慌。
总控中心内,通讯频道里充斥着刺耳的静电噪音和破碎的语音片段,大屏幕上代表地月链路质量的图标持续闪烁着令人不安的红色。陈锋盯着那如同垂死病人心电图般的信号波动,眉头锁死。雷天宇在一旁,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通讯不畅,他的安保网络也出现了致命的盲区。
“我们像是在通过一根生锈的铁丝喊话。”一位通讯工程师绝望地抱怨道,“现有的射频和激光通讯手段,在目前的外部设备损伤情况下,基本瘫痪了。我们必须启用备用方案,否则…”
否则自救行动将寸步难行,甚至可能因信息误判而引发二次灾难。
备用方案只有一个——启用处于测试阶段的“玉绳”量子通讯中继网络。
这套系统是“天梯一号”项目的伴生科技,其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和月球轨道上部署一系列小型化的量子纠缠源发生器和中继卫星,利用量子纠缠态的超距感应特性,构建一条几乎无法被干扰、延迟极低、保密性极高的地月信息通道。它被设计为最终取代传统通讯的“未来神经束”。
然而,“玉绳”网络仍处于后期测试阶段,其稳定性、尤其是长期运行下的量子比特退相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启用它,意味着要承担技术不成熟带来的未知风险。
“没有选择了。”陈锋的声音斩断了犹豫,“立刻激活‘玉绳’网络一号至五号中继卫星。优先级:保障穹顶修复作业的实时数据链和指令传输,其次恢复与地球的关键技术数据交换。”
命令下达。深空中,几颗原本处于静默状态的、造型奇特的卫星悄然调整了姿态,其内部精密的低温设备开始启动,试图维持那脆弱而神奇的量子纠缠态。
很快,一条新的、极其狭窄却异常清晰的通讯信道被建立起来。叶薇小队的面罩显示器上,原本卡顿延迟的外部结构应力数据和LSS压力读数,瞬间变得流畅而实时!基地与地球之间,也恢复了一条足以传输关键图纸和专家分析数据的“细管”。
希望似乎重新点亮。
但好景不长。仅仅几个小时后,“玉绳”网络监控台就发出了警报。
“报告!三号中继卫星量子纠缠源保真度急剧下降!退相干速率超出预期模型20%!信道误码率正在上升!” “五号中继卫星也出现类似情况,纠缠对数正在快速衰减!”
量子态是极其娇贵的东西,极易受到深空环境背景辐射、尤其是各种高能粒子和微妙引力扰动的影响而崩溃(退相干)。虽然中继卫星有防护,但显然,现实的深空环境比实验室模拟的更加严酷。
工程师们试图通过远程指令,微调卫星的屏蔽场强度和纠错编码参数,但效果甚微。那条刚刚接通的“神经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脆弱、模糊。
就在通讯团队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通讯请求接入了网络——来自林海。
他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却带着一种高度专注后的兴奋:“陈总!艾莉丝和我…我们监测到了‘玉绳’网络的退相干信号…它的衰减模式…非常奇怪!”
林海快速调出数据分析图:“你看!它的退相干并非完全随机!其衰减曲线中,嵌藏着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周期性调制!而且这个调制频率…经过我们多次滤波和比对…它又指向了1.618Hz! 虽然强度比‘默斯’事件和深空信号弱了几个数量级,但特征完全一致!”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再次炸响在总控中心!
那个阴魂不散的黄金分割频率,竟然不仅出现在基地内部危机和深空信号中,甚至开始影响人类最前沿的、基于量子理论的通讯科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年低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